2024试验检测工程师材料重点整理

2025-04-30

3、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宜采用A级粒度;沥青路面、基层、底基层的16mm可用13.2mm代替;

4、A级:钢球,12个,5000±25g;B级:11个,4850±25g; 5、两次试验差值不应大于2%; P74:道瑞磨耗试验

1、抵抗车轮撞击及磨耗的能力;

2、环氧树脂:固化剂:细砂=1g:0.25mm:3.8g;两块试件大约需环氧树脂30g,固化剂7.5ml,细砂114g;

3、常温下养生24h,除去多余的砂浆和松散的砂粒;

4、以28~30r/min转速转动100圈,溜砂宽度要能覆盖整个试件的宽度,溜砂速率为700~900g/min; P75:磨光值

1、加速磨光机、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结果用PSV表示; 2、9.5~13.2mm筛,105±5℃烘干;

3、试件养护:40℃烘箱中养护3h,自然冷却9h拆模;有集料颗粒松动脱落或有环氧树脂渗出表面时,应废弃;

4、6中集料编号分别为1~12,标准试件编号为13、14; 5、试验前2h和试验过程中室温, 20±2℃房间内进行;

6、将试件表面向下,放在18~20℃水中2h,然后取出用摆式仪测磨光值; P78:坚固性试验

1、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与烘烤试件均为4h,五次循环; 2、无水硫酸钠、10水硫酸钠; P81:集料化学性质

1、酸碱性分类:根据氧化硅含量;

2、酸性(>65):花岗岩、石英岩;中性(52~65):辉绿岩、闪长岩;碱性(<52)石灰岩、玄武岩;

3、碱—碱集料反应:膨胀、开裂、破坏; 4、影响粘附性,影响沥青抗水破坏; P84:粗集料技术要求

1、物理性质:各种密度、空隙率、级配、坚固性;

11

2、力学性质:压碎值、磨耗性、磨光值、磨耗值、冲击值;

3、经破碎且存放6个月以上的钢渣可作为粗集料使用,游离CaO不大于3%,浸水膨胀率不大于2%; P85:细集料技术要求

1、沥青中:高、一:表观密度≥2.50;亚甲蓝值(g/kg)≧25;棱角性(s):≦30; 2、热拌沥青混合料,天然砂不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OGFC 不宜使用; 3、含泥量,水洗法,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云母—放大镜;有机质—比色法;SO3:引起体积膨胀,硫酸钡; P88:细集料筛分

1、颗粒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情况,常用级配曲线表示; 2、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

3、相关参数: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率; 4、细度模数计算P88;

5、恒量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

6、细度模数之差>0.2,重新试验;

7、前后之差<1%,可作为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看; P94:洁净程度试验

1、砂当量试验作为标准方法;

2、砂当量:0~4.75mm;亚甲蓝:0~2.36mm或0~0.15mm; 3、筛洗法:①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②两次差值不超过0.5%; ③本方法测得不是真正的含泥量;

4、砂当量:测天然砂、人工砂、石屑所含黏性土或杂质含量;SE;

5、亚甲蓝:确定是否存在膨胀性黏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MBV表示;

6、每次配置亚甲蓝溶液,必须先确定亚甲蓝的含水率;0.01g;600ml水;45min;40℃,冷却至20℃;

7、每隔1min进行一次色晕检验,连续5次出现色晕有效; 8、矿粉密度:两次差值小于0.01g/cm3;

12

P104:矿料级配

1、富勒曲线——最大理论密度曲线——悬浮密实级配——连续级配;

2、指数n,对沥青混凝土为0.45时密度最大,对水泥混凝土:为0.25~0.45时,工作性好; 3、我国采用半对数坐标; P106:矿料级配类型

1、连续级配:密实耐久、内摩阻力小,高温稳定性差;

2、间断级配:粗集料形成骨架,细集料填充孔隙,形成密实骨架嵌挤结构; 3、开机配:温度稳定性好,耐久性差; P106:矿料混合料级配设计

1、数解法——试算法:根据集料分计筛余进行计算;

2、图解法——修正平衡面积法:重叠关系、相接关系、分离关系;

第三章 水泥和水泥混凝土 p110:基本概念

1、按用途和性能分:通用水泥、专用水泥(道路)、特殊水泥(快硬); 2、I型,不拆混合料,II型产量≤5%; 3、石膏:缓凝剂、过量→安定性不良;

4、活性混合料: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

5、矿渣、粉煤灰、火山灰水泥:凝结硬化慢,水化热小,早期强度低。抗软水、海水和硫酸盐能力强,抗碳化、抗冻性、耐磨性差;p112表; P113:细度

1、影响:水化速度、需水量、和易性、放热速率、早期强度; 2、80μm、45μm、水筛、负压筛、比表面积法;

3、负压筛法:4000-6000Mpa,25g,2min;修正系数0.8~1.2; 4、误差≤0.5%;(筛余量大于5.0%时,可放宽至1.0%) P116:标准稠度用水量

1、6±1mm;代用法:试锥28±2mm;1.5min内完成试验; 2、以调整用水量法的结果为准;

3、S——试锥下沉深度;试锥下沉小于13mm时,职能采用调整用水量法;

13

P117:水泥凝结硬化

1、影响因素:细度、熟料矿物组成、水灰比、环境温度、湿度、龄期、石膏掺量; 2、初凝——开始失去塑性,终凝——完全失去塑性; P118:凝结时间

1、临近初凝:每隔5min测一次,4±1mm;临近终凝每隔15min测一次,0.5mm,开始不能再留下痕迹时;

2、达到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才行; P119:安定性

1、表示水泥浆体硬化后是否发生不均匀体积变化的指标; 2、安定性不良:游离氧化镁、游离氧化钙、三氧化硫; 3、30±5min内加热到沸腾,煮沸3h±5min;

4、精确至0.5;结果差≧5,超过4,立即重做一次,再如此即不合格; P121:力学性质

1、影响因素:细度、熟料矿物组成、水灰比、环境温度、湿度、龄期、石膏掺量; 2、当温度低于0℃时,水泥硬化趋于停止,难以凝结硬化; 3、水泥胶砂强度:1:3,水灰比0.5;120s±5s;

4、养护:①刮平面朝上,龄期24h的,试验前20min内拆模,24h以上的,成型后20~24h内脱模;

②间隙、水深不小于5mm,不允许全部换水;

③破型前15min取出,抹去表面沉淀物,用湿布覆盖;(龄期P123) 5、抗折50±10;抗压2400±200; P124:化学性质

1、烧失量、不容物、氧化镁、三氧化硫、氯离子。碱含量; 2、有害成分:游离氧化镁、三氧化硫、氯离子、碱含量; 3、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试饼法和雷氏法; P126:水泥技术标准和质量评定

1、国标对烧失量、不容物、氧化镁、三氧化硫、氯离子、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碱含量10个方面提出要求;

2、硅酸盐水泥:初凝≦45min,终凝≧390min; 3、其他水泥:初凝≦45min,终凝≧600min;

14

4、细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不小于300㎡/kg,其他的,80μm筛余筛余≧10%,45μm≧30%;

5、道路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耐磨性好、收缩小、抗冻性好、抗冲击性好,有高的抗折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

6、化学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不合格,为不合格产品; P128:普通混凝土

1、干密度2000~2800kg/m3;

2、塑性→10~90mm;流动性→100~150mm;大流动性→≥160mm;

3、抗渗→≥P6;抗冻→≥F50;泵送→≦100mm;大体积→最小尺寸≥1m或预计会因内外温差导致裂缝的; P129:新拌混凝土工作性

1、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易密性; 2、通过测定流动性,目测和经验评定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3、混凝土的流动性用稠度表示:坍落度法、坍落扩展度法和维勃稠度法; 4、坍落(扩展)度法:对于坍落度>10mm,D≧31.5mm的;三层,25次;

5、在测定坍落度的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以全面评价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6、维勃稠度法:D≧31.5mm,5~30s的干稠性混凝土;维勃稠度试件越长,坍落度越小; P130: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因素 1、外因:气温、湿度、风力、时间;

2、内因:原材料特性、单位用水量、水灰比、砂率; 3、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用水量; 4、砂率过大,流动性减小;

5、砂率过大,影响黏聚性和保水性,易离析,流浆; 6、黏聚性不好:锥体倒塌、部分崩裂、石子离析; 7、评价工作性:棍度、含砂情况、黏聚性、保水性; P137

1、立方体抗压强度C7.5,??,12个等级;

2、影响强度因素:原材料特征、各材料之间的组成比例、养护条件、试验条件; 3、混凝土强度随水胶比增大而降低,呈曲线关系;

15


2024试验检测工程师材料重点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国际金融计算题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