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笔算正确率策略的研究

2025-04-30

“提高小学生笔算正确率策略的研究”

“提高小学生笔算正确率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9月,经如皋市教育局教科室的审核批准,我们承担了微型课题“提高小学生笔算正确率策略的研究”,经过近半年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应该说,笔算是数学知识中最容易把握的一个内容,而笔算中的计算错误却始终贯穿着从低到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这种现象不仅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也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矫正笔算错误,提高笔算正确率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标及方法

研究目标: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与措施,使其可以广泛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使小学生数学笔算正确率得到提高。

研究方法: 文献法: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理论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改造、提升、突破、创新。 教育经验总结法:有目的地整理教育

教学工作的经验、做法,针对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一些经验、规律。

访谈法:通过采访一线工作的数学教师,共同探讨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措施。

实验法:对提炼的经验、规律,共同探讨出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验。

三、研究过程

制定课题组研究计划,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开展。 2006年9月 先期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

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是阅读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法》,另外还利用网络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对一线的教师进行访谈。如:对一、二年级教师进行了一次“低年级学生作业出错的表现及原因”的访谈,对学校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了“如何提高学生计算作业的正确率”的访谈。通过访谈大家共同探讨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006年10月——11月 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理论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在这一阶段,课题组内进行了组内听评课,执教老师对所上之课进行教学反思。课题组内成员还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分析研究,并利用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实验。 2006年12月 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完成实验成果、论文、实验报告的撰写和上报验收工作。

四、研究成效

(一)总结出学生笔算错误的七大因素

1、 知觉水平低下导致的感知粗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他们的知觉水平较低,对事物的感知也是比较笼统、粗糙和不具体的。如把“3+3”看作“3×3”;把“10.78”抄成“10.87”;把“35467÷8”抄成“34567÷8”。

2、思维定势导致“先入为主”

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想当然等特性,会严重地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240÷60、450÷90、360÷40”等题后夹一道“300-50”,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300÷50=6”。

3、 短时记忆水平较低导致的信息提取错误

在笔算过程中,常有许多参加运算却又不反映在笔算过程的外显形式中,而是通过短时记忆保留在大脑中,然后进行记忆中的信息与外显的数据进行运算。学生在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短时记忆的水平不高,就很容易产生错误。如笔算“450×3”时,要求学生记住“400×3=1200”,“50×3=150”,并在脑中算出“1200+150=1350”。

4、强信息导致的干扰性错误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的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数相减得0、25×4=100、125×8=1000、0.75+0.25=1等等。这种强信息首先映入眼帘,容易掩盖其它信息,如笔算“7×4/7÷7×4/7”,学生并非不懂得“同一级运算遵循从左往右依次运

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被“同数相减得0”这一强信息干扰。一些学生首先想到的是7×4/7=4、4÷4=1,错误的算成“7×4/7÷7×4/7=4÷4=1”。

5、 学习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在感知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受到“旧知识”、“旧经验”的影响,不知不觉用原来熟知的知识或规律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将思维活动引如歧途。如学习了乘法分配律a×(b+c)=a×b+a×c后,在计算24÷(3+4)时会错算成24÷(3+4)=24÷3+24÷4=8+6=14。

6、 知识技能的缺陷引起的笔算失误小学数学中许多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部分学生由于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不牢靠,而导致一些笔算失误。如笔算13÷26=1/13×1/26,这是由于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不掌握而出现的错误。

7、 不良的计算习惯部分学生由于对笔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上平时教师的训练力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有的学生书写马虎、字迹潦草,书写时乱涂乱改,从而导致误看误写。比如6与0、1和7、3和8、4和9写得模棱两可。有的学生懒于笔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有的演算不用纸,而是随意的写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试卷边缘上,甚至手心、手背上。即使用纸,草稿也是做得一塌糊涂。还有的笔算时不注意审题、估算、检验等等。由于这些不良的习惯,学生在笔算时反复出错。

(二)探讨出提高小学生笔算正确率的方法及措施

1、 重视口算训练,打好坚实基础作为笔算基础的口算,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以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对于一些特殊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模型,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使用起来就快捷得多。比如25×4=100,125×8=1000,1/2=0.5,1/8=0.125,1—20各数的平方数以及∏—9∏的数值要熟记。对于一些简单的简便运算,如:15×75+15×25、25×3×4等,可以利用口算的时机加以训练,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口算技巧。

2、 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读、三回头” 笔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一看、二读、三回头”。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读:做题时,养成边读题边抄写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对短时记忆是大有影响的。三回头: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3、 引导学生对比、辨析,克服思维定势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心理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辨析,弄清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4、 加强记忆训练,促进短时记忆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学校的、办公室里的、其它同学的、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以激励的方式训练他们记忆数字的能力,帮助他们在笔算时记住数字,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提高小学生笔算正确率策略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财务报表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讲诉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