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市场潜力巨大,从国际市场来看,近年来世界对茶医学研究的成果使人们认可绿茶有益健康,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茶消费量逐年快速攀升。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14亿,全国人均收入将在原有水平上提高一倍,绿茶每年平均递增5-10%,国内市场需求量将达到70万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我国已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发展现代市场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期间将是我国,特别是我省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4.1.2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a、随着我国的稳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消费档次不断增加,茶叶产量也逐年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茶叶产量尚不足28万吨,到世纪末产量则上升到50万吨;至2006年产量更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6万吨。近年来国内茶叶产量始终保持在60万吨以上。预计2015年,茶叶产量可达到120万吨,产值突破550亿元。
b、根据相关资料分析,2006年全国茶叶产量66万吨,绿茶产量达27.5万吨,占总产量的43%,产值137亿元,占总产值的55%。并且在贵州展现更为突出,总产量2.29万吨,绿茶的总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到茶叶总量的77.73%、96.81%,这说明绿茶在全国乃至贵州的茶叶市场占有主异地位,并且在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格局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c、茶叶是我省重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省81个产茶,在全国15个产茶大省中,贵州茶园面积排第八位,产量排第十位。“十五”期间,全省茶叶产业发
16
展较快,加工水平得到提高,新产品不断出现,这为我省茶叶基地和加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d、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贵州与外地交通的改善,市场流通更便捷,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优势,政策的帮扶,人力资源的丰富,发展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采取先进科学的管理,以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合格的产品,完善的体制,一流的信誉与优质的服务进入市场,争创优质名牌产品。
4.2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a、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省内和周边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以大中城市为突破口,增加产品市场的份额,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b、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经济宗旨与茶农建立起“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和综合加工能力,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
c、在营销观念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营销方式上,采取连锁直销,主销为主,代销为辅,全面进行信息跟踪,直接面对消费者。
d、根据市场前景分析以及产品的市场状况,本项目产品目标市场主要定向为省内和周边地区,以便形成品牌效应进入全国市场。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1产品方案
17
名优茶:白茶1吨/年,龙井茶49吨/年。大宗茶:450吨/年。 5.1.2建设规模
综合办公楼1栋 800m 生产加工厂房1栋 1200m 库房1栋 1000m 变电房1间 300m 消防水池 250m 厂区绿化带 2400m 输电线路 1条 茶叶加工生产线 2条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根据选址的现有情况,在厂区面设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前设厂前区,以门卫、办公室为主,结合地形条件配臵绿化带,以绿化美化厂区环境。
表5-1总体规划主要设计指标表 序号 1 2 3 4 5 6 指标名称 厂区建筑物面积 厂区建设系数 绿化率 厂区道路及停车场面积 场地利用系数 厂区占地面积 5.3建设标准
(1)工程基建:达到食品安全卫生许可标准;
(2)安全消防:①车间建筑物分别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进行修建;②主要建筑,构筑物设臵接地装臵,正常情况下不带
18
232222
单位 m % % M % m 22数量 3400 47 32 1500 44 7200 备注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电的设备外壳及金属管路均采取接零保护,变压器中性接地电阻小于4;③防机械伤害,设备设施安装按规范布局以满足维修与安全距离要求。④各车间建筑物充分考虑消防通道,厂区内修建一个250立方米的水池可作消防池,另外在建筑物内配臵泡沫灭火器备用。
5.4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5.4.1生产技术方案
(1)杀青:高温杀青,温度先高后低,杀青要求迅速,及时地破坏酶活性,在不使叶子产生红叶红梗的前提下,掌握适当低温对茶叶品质有利,达到“杀透杀匀”、“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杀青叶含水率范围:57-65%,鼻嗅无三气(烟焦气、青草气、熟闷气)有一香(清香),眼观叶色暗绿,失去光泽、无三叶(红梗红叶、焦边焦叶、生青叶)手捏叶质柔软,紧握成团,松手可散开,略有粘性,嫩茎梗折而不断,稍有弹性。
(2)揉捻:①加压总则:“轻重轻”原则;②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③嫩叶冷揉,中档叶温揉;杀青叶经过摊凉,高级嫩叶采用冷揉,老叶宜采用热揉,一芽二叶温揉为好;④解块分筛,分次揉捻。⑤压力和时间:揉捻时间视叶质老嫩,投叶量及加压等情况灵活掌握;⑥适度决定:叶细胞损伤率一般为45-55%,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感。
(3)成型:不同的茶按企业标准外型要求。
(4)干燥:①分次干燥:茶叶干燥前期以散失水分为主,此阶段要求失水均匀适度;当茶叶相互不粘连,稍感触手,含水量35-40%时即将为做型为主;至茶条可以折断,茶香显露,含水量15-20%时则以发展香气,增进滋味,毛茶足干为目的。②摊凉:适度的摊凉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
19
而且根据茶叶含水规律,能使茶叶水分均匀分配,以利水分的适度散失;③适度判定:含水量在4-5%左右,大拇指与食指搓捻茶条即成粉。
5.4.2工艺流程
名优茶:杀青——摊凉——条理——摊凉——干燥——磨光
——摊凉——评级——入库——包装;
大宗茶:杀青——摊凉——揉捻——解块——烘干——摊凉
——二炒一摊凉——三炒一摊凉——圆锅——摊凉——评级——入库——包装。
5.5设备方案
由于本项目属新建项目,主要购臵名优茶和优质大宗茶生产设备,以满足现有生产地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需要。具体祥见附表5-2中的设备清单。
表5-2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设备名称 长坂式扁型炒茶机 全自动扁茶机 多功能炒茶机 5槽多功能理条机 6CCT滚筒式炒干机 揉捻机 解块机 提香机 木制烘箱 喂青机 输送机 顺峰煇锅机 80滚筒杀青机 20
规格型号 HF900型 80型 HF900型 6Cm405型 大型 55型 6CH30型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0 20 10 20 5 20 1 2 1 5 5 10 1 备注
年产500吨优质茶加工项目工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工程XX咨询公司 1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项目建设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1.5 研究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1.6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1.7 项目建设地址 ........................................ 错误!未定义书签。1.8建设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1.9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0投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1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2 研究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项目建设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2.3 投资项目市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3.1 项目建设地址 ........................................ 错误!未定义书签。3.2 项目建设地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3.3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总体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建设内容与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项目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劳动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工程施工影响及防治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环保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劳动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项目建成后周边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绿化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节能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设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资源利用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能耗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节能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组织管理、人员配置及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7.1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项目运营组织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教育职工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项目的组织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8.2 项目实施过程人员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8.3 项目实施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8.4 项目建设工期安排和施工进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8.5 招标投标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9.1 投资估算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9.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9.3 项目投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9.4 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1 风险分析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2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1 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有效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11.2 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研究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1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班竹乡阳光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在党委、政府引导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打造我县10万亩茶园基地的背景下,由我乡6户种茶大户通过充分酝酿差商,于2010年成立的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规划栽种白茶1000亩,龙井茶2000亩,现已栽种白茶500亩,龙井茶1300亩,茶树栽种期已两年,明年即可采摘生产。
项目名称:新建年产5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单位经济性质: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址:正安县班竹乡黎家院子 1.1.1.2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为王福玉,男,1974年7月生,初中文化,三级残疾人。1992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99年自筹资金开办乡镇煤窑,2006年全县进行煤炭企业整合后于当年在正安县凤仪镇山峰村开办塑料颗粒加工厂;2008年开办环保机制木炭加工厂;于当年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回乡领办栽种茶叶,2010年被推任为正安县班竹乡阳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9
6
年被市政府授予“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该同志长期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的思想理念,有利于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1.1.2项目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在班竹乡黎家院子,距县城51公里,距班竹乡303省道线19公里,建设占地约12亩,地形条件较为平坦,水、电临近架设,县级公路直通建设地点,外部条件良好,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1.1.3项目建设方案
本项目属新建项目,厂址位于班竹乡黎家院子,距班竹乡14公里,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高、中档茶叶500吨生产能力。主要建设项目内容包含新建茶叶加工厂房一幢;变电房一间;办公大楼一幢,库房一幢;职工宿舍一幢,2条茶叶加工生产线以及与之匹配的附属设施和厂区绿化带等。
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657.6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32.6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25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申请财政资金150万元,合作社自筹2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1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25万元。
1.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详见表1-1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7
序号 1 2 3 指标 建设规模 名优茶 产品名称 大宗茶 项目总投资 建设投资 其中 铺底流动资金 新增定员总计 工人 其中 技术管理及服务人员 全年生产天数 茶青(白茶) 茶青(龙井茶) 主要原辅料 电 及动力需量 水 煤 全厂占地面积 财务内部收益 投资回收期(税前) 投资回收期(税后) 财务净现值) 年营业收入 年应纳增值税 年应纳税金及附加 年总成本费用(平均) 年利润总额(平均) 年应纳所得税(平均) 1.2可行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单位 数量 备注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t/a t/a 50 t/a 450 万元 657.67 万元 532.67 万元 125 人 45 人 30 人 15 天 200 吨/年 1 吨/年 49 万度/年 66 吨/年 11500 吨/年 400 亩 12 % 33 年 2.5 年 2.3 万元 772.37 万元 4951 万元 643.63 万元 64.36 万元 3620.25 万元 1266.39 万元 158.30 a《国家农民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
8
纲》国农办2007(199号)文件。
b《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文件。
1.3综合评价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本项目是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文件精神指导下,以及市、县党委政府的安排下,由7个村民组,220户村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栽种形成的茶园基地,规划栽种3000亩,现已栽种1800亩,种植期已两年,明年即可采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使茶农亲眼目睹自己的丰收成果,尝试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心一意在自己的家乡安家乐业。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安排当地劳动力直接就业,缓解城市就业的压力,同时可使茶农直接受益,具有良好的扶贫效益。同时可带动当地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并对运输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有连带效应,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形成农村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是必要的。
1.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本项目立足于即将成林的1800亩茶园基地以及继续栽种的1200亩茶园,所以项目在基地种植技术和原材料供应是可靠可行的,目前茶叶市场处于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可观,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1.3.3论证结论
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强的扶贫作用和产业带动作用,经济效
9
益显著。通过对产品、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市场潜力大、技术成熟可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项目的建设在技术上、市场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项目的社会背景
正安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长期以来,农业和加工业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处于解决温饱阶段。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村种养结构单一,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为了改变落后地区的贫穷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国家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决定,强调应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优先在中西部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西部地区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使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2.1.2省内发展优势
按照贵州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发展规划方向,重点巩固现有茶叶产业基础,高标准建设和更新茶园,以发展名优绿茶为主,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高无性系茶园的比例,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园进行建设和管护,提高茶叶单产和质量。依靠科技兴茶,按照有机、绿色食品标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茶叶加工相关技术攻关,通过资产重组,整合贵州
10
茶叶优势,努力打造贵州品牌,扩大贵州茶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2.1.3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策略部署和省政府的扶贫精神,对区域性、有特色、有资源、有市场和开发前景的产业,产品进行开发的实施意见,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进行先进的、规模化综合加工,使其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并带动相关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广大农民直接或间接脱贫,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地方产业结构,带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a、本项目建设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转换为地方经济优势,属劳动密集型特种农产品开发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扶贫开发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本项目可尽快实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济模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发展格局。
b、本项目是按照正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强工业、精农业、扩城镇、兴三产的长远规划,结合全县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为培育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全县茶产业,应运而生的。
c、本项目建成后,由于采用较为现代化、新技术的生产加工手段,并组成专业合作社加茶农经济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植后销售难的问题,故本项目可促进当地茶园基地建设。因此,本项目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使农民增收增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必要的。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11
3.1.1地理位臵及区域范围
正安县位于遵义东北部,北纬28°9'-28°51',东经107°4'-107°42'之间,大娄山脉东麓是贵州襟联重庆的前沿,全县东西宽62公里,南北长79公里,境内土地面积2595平方公里。北与重庆南川市接壤,和遵义市绥阳、桐梓、湄潭、凤岗、务川、道真等县毗邻。县城北距重庆220公里,南距遵义140公里,贵阳295公里,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素有“黔北门户”之称。项目位于距县城51公里的班竹乡,现有成林茶园1800亩,规划种植茶园3000亩。本项目厂址位于正安县班竹乡黎家院子,距县城51公里。
3.1.2气象资料
正安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温度16.4℃,极端最高温度38.8℃,极端最低温度-6.2℃,无霜期平均293-337天,日照时间1089小时,平均年降雨量1076毫米,多数地区在1000-1200毫米,总趋势是在同一海拨高度上,温度自西向东逐渐降低,降雨量则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由于地势高差较大,正安县立体农业气候明显,特别是在农作物生产旺盛期正值高温多雨时节,热量和水分的有效性高,适宜多种植物和林木特别是茶叶的生长。
正安县国土面积25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万亩,林地面积138万亩,可开发利用非耕地面积107万亩。全县茶叶面积近4万亩。
3.1.3社会经济状况
全县辖19个乡镇,152村(社区、居委会)60万人。全年
12
完成生产总值(GDP)14.7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5109万元,农业产值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56元。县内电视、通讯、交通及供电等基础设施较好,目前已覆盖到全县乡、村,绝大部分已通公路,乡级公路得到不断改造提升。
3.1.4厂址概况
本项目厂址建在正安县班竹乡黎家院子,距班竹乡乡镇14公里,整个厂区占地约11亩,水、电安装线路极短,地形条件较为平坦,公路直通厂区,基地与厂区四周无任何工业污染,外部条件良好,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环境
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中指出:围绕名牌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体系,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优质化,逐步形成我省农业发展新优势,种植业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前景和比较优势,品种优势,价值较高,加工转化潜力大的产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全省重点优先扶持的产业。
正安县历来有种植茶叶的历史,在县委、县政府的长期重视和大力培植,茶叶种植已成为正安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年来,对茶园低产的改造和无公害茶林的建设,使得品种结构发生调整和改善,农民收得到增加,农民种茶积极性得到提高,基础好。
3.2.2资源优势
正安县位于遵义市北部,是贵州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区,茶区主要分布在湄潭、凤岗、余庆、正安、遵义、道真、习水、
13
仁怀、桐梓等15县(市、区),2005年栽培面积28.96万亩,产量9685吨,分别占全省茶叶栽培面积,总产量的28.39%,42.29%。正安县现有茶叶栽种面积为4万多亩,产量达1500吨,本项目现已栽种1800亩,明年即将开采,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原料保证。
3.2.3基础设施条件
正安县交通便捷,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县拥有各类公路2390多公里,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70.2公里,每1万人拥有公路39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南可通遵义、贵阳、北可去道真、重庆、四川,而且东接通务川、凤岗、湄潭,西接桐梓,初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幅射型公路网络,为产品进入与输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正安县电力资源丰富,县内主要水电站良坎电站,总装机容量1.73万千瓦,项目用电有保障,电源从城市电网引入。邮电通讯网络发达,已全面实现通讯程控化,数字化传输。
项目建设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电力供应充足,项目厂址无杂地质结构,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适宜厂址的建设。
3.2.4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办法 3.2.4.1主要障碍因素
项目建设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不足,使现有的生产综合利用低,本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依托8个村民组村民种植的1800亩茶园,集中6户茶园专业大户的资金和技术来进行,在两年多的栽种茶林的过程中就耗资了大量资金,现要实现本项目,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融资就成为项目建设的最大障碍,但眼
14
见明年茶园就可采茶,加工厂房建设迫在眉睫,所以本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3.2.4.2解决方案
一是扩大专业合作规模,增大自筹资金范围;二是申请银行贷款,其次积极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或货款贴息资金,尽快实施完成本项目。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分析
茶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饮料。据世界饮料界全威评价:茶叶是21世纪饮料之王。我国也将茶叶定为国饮。茶叶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具有生津提神、防癌、抗衰老、抗氧化、排粪通便、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乃至抗艾滋病等多种奇特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向人们推荐的六种保健品中绿茶排在第一。
据预测,世界茶叶产量从50年代的7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300万吨,1996年世界贸易达110万吨,出口值由1960年的6.12亿美元增至目前25亿美元。我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值分别由1970年的5.18万吨和0.442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28.7万吨和5.47亿美元。近20年的销量和销售值一路飚升,市场前景看好。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茶叶小组也作出世界绿茶稳步增长的结论。从国内市场看,目前我国人均茶叶消费只有360克,世界人均消费达800克,而日本人均消费3600克,可见国内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