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好拿分(提升版)-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三化学黄

2025-04-28

2017~2018年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黄金30题(高三)之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

1.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

A.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B.“水滴石穿”主要原因是溶有CO2的雨水与CaCO3作用生成了可溶性Ca(HCO3)2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答案】A

2.《天工开物》是世界第一部记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以大量生动细节留存了丰富的古代

科技史料,被誉为“百科全书之祖”。下列关于书中描述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A

【解析】A.“硝”指的是硝酸钾,故A正确;B.“烟”指的是碳的固体小颗粒,不是焦炭,故B错误;C.朱

砂银指的不是Ag2S,而是指银铅汞的合金,故C错误;D.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这名话描述的对象为黄金,故D错误;故答案为A。 3.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用NaOH溶液雕刻工艺玻璃上的纹饰

描述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此乾坤幻出神物也 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 凡虚伪方士以炉火惑人者,唯朱砂银愚人易惑 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 解释 “硝”指的是硝酸钾 “烟”指的是焦炭 “朱砂银”指的是Ag2S 这句话描述的对象为Cu C.Na2O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答案】B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①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饱和氯化铁溶液滴人沸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

[来源:Zxxk.Com]

④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 Cl的反应均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 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泳

⑥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铝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滴加NaOH溶液都能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⑦苛性钾、次氯酸、氯气按顺序分类依次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⑧碱石灰、生石灰、玻璃、漂白粉、光导纤维都是混合物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B

【解析】①CO2、SiO2、P2O5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它们是酸性氧化物,该说法正确;②碳酸钙与

碳酸化合成Ca(HCO3)2,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和水化合成Fe(OH)3,氯化铁与铁化合成FeCl2,该说法正确;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饱和氯化铁溶液滴人沸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和胶体,该说法正确;④Ba(OH)2·8H2O与NH4 Cl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该说法不正确;⑤电离和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就能进行,该说法不正确;⑥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铝胶体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滴加NaOH溶液后,铝离子沉淀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发生聚沉,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所以都能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该说法正确;⑦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该说法不正确;⑧生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它们都是纯净物,该说法不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

5.下列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A B Ca(OH)2 CaSO4 酒精 HIO N2O5 Mn2O7 Na2O CaO C D 【答案】B

NaHCO3 HCl 氨水 HF SO2 CO2 Al2O3 Na2O2 点睛:准确理解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为弱

电解质;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特别注意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学1科0网 6.对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示意图B.比例模型C.电子式:

:可以表示12C,也可以表示14C

[来源学科网]: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表示水分子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D.分子式C2H4O2:可以表示乙酸,也可以表示乙二醇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12C与14C互为同位素,二者质子数相同,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同。故A正确。B.比

例模型

:可以表示水分子,但不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为直线型分子。故B不正

,氢氧根离子电子式为:

,故C不正确。D.分子式C2H4O2:

确。C.羟基电子式为:

可以表示乙酸,但乙二醇的分子式为C2H6O2,故D不正确。

考点: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

简式的表示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化学术语、符号、模型等的能力。比例模型应符合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分子实

际构型等;书写电子式常见的错误有:漏写未参于成键的电子、不符合原子成键事实、书写不规范、混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等。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 羟基与1mol 氢氧根离子所含质子数均为9NA B.3H2(g)+N2(g) C.5NH4NO3

2NH3(g) ΔH=-92 kJ/mol,放出热量9.2kJ时,转移电子0.6 NA 2HNO3+4N2↑+9H2O 反应中,生成28g 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答案】D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3NA B.40 g CuO和Cu2S混合物中所含铜原子的数目不等于0.5 NA C.42 g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为22.4 L

D.14 g分子式为CnH2n的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一定为2 NA

来源学_科_网【答案】D

【解析】A.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氯气首先把碘离子氧化,

因为不知道碘化亚铁的总量是多少,所以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无法计算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A不正确;B.40 g CuO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0.5mol铜原子;40g Cu2S的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含0.5mol 铜原子。所以,40 g CuO和Cu2S混合物中所含铜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5mol,铜原子的数目等于0.5 NA,B不正确;C.42 g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75mo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C不正确;D.CnH2n的最简式为CH2,14 g分子式为CnH2n的烃中含有1molCH2,所含的C-H键的数目一定为2 NA,D正确。本题选D。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0gNaHSO4固体中含阳离子数为0.1NA B.50mL18mol·L

-1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8NA

C.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所含分子数为NA D.7.8g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答案】A

C项,苯在标准状况下呈液态,无法用22.4L/mol计算苯分子物质的量,错误;D项,n(Na2O2)

=

7.8g=0.1mol,用单线桥分析Na2O2与水的反应:

78g/mol,反应中转

移0.1mol电子,错误;答案选A。

点睛:易错分析:漏选A,误以为NaHSO4固体中的阳离子为Na+和H+;错选B,一方面忽视随着反应的

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Cu与稀硫酸不反应,硫酸不可能完全消耗,另一方面忽视浓硫酸在反应中起酸性和氧化性作用;错选C,忽视苯的状态;错选D,误以为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为还

原剂被氧化成O2。

10.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碘水中通入适量的 SO2:I2+SO2+H2O=2I-+SO42-+4H+

B.0.5mol/LNaHSO4 与 0.5mol/LBa(OH)2 混合溶液呈中性: Ba2++OH-+SO42-+H+=BaSO4 ↓+H2O C.NaHCO3溶液中加过量Ca(OH)2溶液: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AlO2-+CO2+2H2O=Al(OH)3↓+HCO3- 【答案】D

【解析】A.表示式中氢原子不守恒,故A错误;B.等浓度NaHSO4 与 Ba(OH)2溶液反应呈中性,体积比

应是2:1,即物质的量之比为2:1进行,Ba2++2OH-+SO42-+2H+=BaSO4 ↓+2H2O,故B错误;C.向Ca(OH)2溶液滴加NaHCO3溶液,将少量的NaHCO3当作1mol完全参加反应是解题关键,正确表示为:Ca2++OH-+HCO3=CaCO3↓+H2O, 故C错误;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常见方法是:守恒法(原子、电子、电荷守恒);定量问题,(即量多量少,

先后次序(如还原性由强到弱:I-> Fe2+> Br- ,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时,先与碘离子反应)、定组成问题(如氢氧化钡与硫酸反:Ba2++2OH-+SO42-+2H+=BaSO4 ↓+2H2O,不能写成:Ba2++OH-+SO42-+H+=BaSO4 ↓+H2O等);特别问题(如苯酚钠溶液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等,因为酸性强弱决定,H2CO3>苯酚>碳酸氢根离子)。

11.某工厂的污水中可能含有NH4+、Fe2+、Cl-、Fe3+、SO42-、HCO3-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上述离子,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l为BaCO3和BaSO4 B.沉淀2可能为AgCl和Ag2SO4 C.该污水中一定存在Fe3+,不存在Fe2+

D.该污水中一定存在NH4+、Cl-、Fe3+、SO42-离子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的推断、检验,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实验过程中反应现象、离子共

存条件来确定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同时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较大。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常温下pH=7溶液中:Cl-、SO42、Na、Fe3

B.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K、Ba2、NO3、I

C.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K、NO3、SO32

--

来源学科网

D.能与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的溶液:S2、K、Na、SO42

【答案】B

【解析】A、铁离子应该存在于酸性条件下,在中性溶液中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A错误;B.使石

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显碱性,在碱性条件下,选项中离子都能大量存在,故B正确;C.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若是碱性条件下,则NH4+不能大量存在,若是酸性条件下,则SO32

会被氧化,故C错误;D.能与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的溶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则S2不能

存在,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D,A中要明确Fe3的存在条件,中性溶液和弱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D

中K3[Fe(CN)6]可以原来检验Fe2+。

13. 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与酸性KMnO4溶液可发生反应:MnO4-+NO2-+X→Mn2++NO3-+H2O(未

配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成1mo1NaNO3需消耗0.4mo1KMnO4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减小 C.该反应中NO2被还原 D.X可以是盐酸 【答案】A

14.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2S废气的处理设计方案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吸收H2S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 B.电解过程中的阳极可发生的竞争反应主要为:2Cl-2e=Cl2↑

C.该工艺流程设计上处理废气H2S的同时也获得产品H2和S D.实验室可用点燃充分燃烧的方法消除H2S污染 【答案】D

【解析】A、由图中的流程图可知,FeCl3与H2S反应生成S和Fe2+,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

故A正确;B、电解的是氯化亚铁和盐酸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得滤液中含有Fe2+、H+和Cl-,由于还原性Fe2+>Cl-(或根据图示循环),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Fe2+-e-═Fe3+,可以发生的竞争反应为:2Cl-2e=Cl2↑,故B正确;C、根据流程图,该过程中吸收的H2S最后转化为H2和S,故C正确;D、H2S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生成的SO2也是一种有毒气体,生成了新的污染物,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H2S的化学性质等。本题的

易错点为B,要理解题意,B中所写的反应为竞争反应。

15.如图,B为常见金属或非金属单质,有下列转化关系如下,若C是气体且水溶液能消毒杀菌,D、E都

是二元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D转化为E时,增加的氧的质量约是D物质总质量的25.8%,则A是

A.AlCl3 B.H2O2 C.NaCl D.KCl 【答案】C

点睛:本题为框图推断题,难度较大,其中有一个数据条件不易直接应用,可经选猜想再用数据验证。要

求学生要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6.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

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 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Na2O和NaCl 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A

17.常温下,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50 mL10mol/L硝酸(①)中,待其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换算成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2L(②),所得溶液能够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③),该溶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数据表明,硝酸是浓硝酸,因此Fe已经钝化 B.②中数据表明,生成的气体中只有NO2 C.③中现象表明,硝酸一定有剩余 D.④中现象表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答案】D

【解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的气体为氮的氧化物,溶液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则溶液中

含铁离子,则硝酸过量或恰好反应,溶液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则一定含亚铁离子,A.由上述分析可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不发生钝化,故A错误;B.②中数据不能表明气体的成分,可能为NO2或NO2和NO的混合物,故B错误;C.③中现象表明,反应后有氧化性物质存在,硝酸可能有剩余,也可能不存在,因生成的铁离子也具有氧化性,故C错误;D.④中现象表明,亚铁离子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故D正确;故答案选D。 18.实验室测定氧化物X(FexO)的组成实验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6.3% B.溶液Y中c(Fe2+):c(Fe3+)=2:1

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溶液Z中是否含有Fe2+ D.根据步骤I、Ⅱ可以判断X的组成为Fe0.75O 【答案】A

C、Z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溶液Z中是否含

有Fe2+,应该用铁氰化钾,C错误;D、根据步骤I、Ⅱ可以判断X的组成为Fe0.8O,D错误,答案选

A。

19.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X,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X可能是Cl2

B.CO2中含少量SO2,可将该混合气体通人足量饱和Na2CO3溶液中除去SO2 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将SO2气体通入到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是BaSO3 【答案】A

【解析】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有漂白性。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X,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X可能

是Cl2,A正确;B.饱和Na2CO3溶液也吸收二氧化碳,B不正确;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2+,也可能原来就有铁离子,C不正确;D.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所以将SO2气体通入到Ba(NO3)2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SO3,D正确。

点睛:CO2中含少量SO2,可将该混合气体通人足量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检验Fe2+,应该向溶液中滴

加KSCN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才能判断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20.PASS 是新一代高效净水剂,它由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原子半径最小,Y、R同主族,Z、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 倍,Z是常见的金属,能层数等于主族序数,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的阳离子与R的阴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法共存 B.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向酸反应 C.原子半径按X、Y、R、W、Z的顺序依次增大 D.熔沸点:X2R >X2Y 【答案】C

D、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2O的熔沸点高于H2S的熔沸点,故D错误。

2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某种单质是一种粮仓中常用的粮食保护气,Y

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Z原子核外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Y)

D.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答案】D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某种单质是一种粮仓中常用的粮食保护气,

Y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Z原子核外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Y、Z、W分别是N、Al、Si、Cl;原子半径:r(N)

A.不是同分异构体

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 C.均能与溴水反应

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 【答案】C

【考点地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通过题目所给有机物的结构考查同分异构、有机物的空间结构、特殊官能团的性质、现

代仪器分析等知识,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题目所给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运用所学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和同分异构体以及现代仪器分析等知识分析和判断,注意两种有机物的区别,第一种有机物含有苯环,第二种有机物不是苯环。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 23.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如图,则( )

A.A的结构简式是

B.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取代、消去 C.反应②③的条件分别是浓硫酸加热、光照

D.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证明【答案】B

已完全转化成

【解析】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为,反应①

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其产物名称为卤代环戊烷;反应②为卤素原子的消去反应,其反应条件是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反应③为加成反应,反应④为卤代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以此来解答本题。A.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卤代环戊烷,故A错误;B.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C.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反应③的条件为常温,故C错误;D.B为环戊烯,含碳碳双键,环戊二烯含碳碳双键,均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则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环戊烷已完全转化成环戊二烯,故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试题以环戊二烯的合成为素材,重点考查有机流程的理解和有机物结构推断、官能团、有机反应类

型、简单有机物制备流程的设计等知识,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常见的官能团: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酯基、卤素原子等。这些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要掌握好,这是解决有机化学题的基础。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有机反应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官能团展开。

24.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A B 在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产生浅黄色沉淀 S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胶状沉淀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1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紅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D

实验结论 非金属性:C1>S 酸性:H2SO3>H2SiO3 C 氧化性:Fe3+>I2 D NH4HCO3呈碱性

D.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证明【答案】B

已完全转化成

【解析】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为,反应①

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其产物名称为卤代环戊烷;反应②为卤素原子的消去反应,其反应条件是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反应③为加成反应,反应④为卤代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以此来解答本题。A.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卤代环戊烷,故A错误;B.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C.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反应③的条件为常温,故C错误;D.B为环戊烯,含碳碳双键,环戊二烯含碳碳双键,均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则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环戊烷已完全转化成环戊二烯,故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试题以环戊二烯的合成为素材,重点考查有机流程的理解和有机物结构推断、官能团、有机反应类

型、简单有机物制备流程的设计等知识,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常见的官能团: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酯基、卤素原子等。这些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要掌握好,这是解决有机化学题的基础。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有机反应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官能团展开。

24.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A B 在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产生浅黄色沉淀 S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胶状沉淀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1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紅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D

实验结论 非金属性:C1>S 酸性:H2SO3>H2SiO3 C 氧化性:Fe3+>I2 D NH4HCO3呈碱性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三化学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机器人作业参考--扑翼飞行机器人设计与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