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退耕还林后经济发展途径研究;
××县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等等。
(3)专题产业研究——如旅游业、网络经济等新经济问题的研究。选题范围:
××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景区旅游产品设计;
××民居研究;
××城市会展经济研究;
××地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地区网络经济研究;
××交通沿线经济开发模式研究,等等。
(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新的工具和手段,可提高地理学研究水平,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识别水平,提高研究速度和质量,但要具备一定硬件与软件条件。选题范围:
××地区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市数字地图设计;
××地区数字河流建设;
××地区数字地形建设;
××软件再开发研究;
××教学软件(课件)开发,等等。
4 地理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方法
有了好的选题, 如何写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论文网涂光炽院士对青年学者的要求,也应作为我们写好地理科学论文的指导思想,即“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文字要言简忌讳。”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具体方法:
(1)文献检索:了解研究现状——有无类似文章、观点;确定自己的方向和意义;丰富参考文献,一般应该引用20篇左右中外文文献。参考文献包括著作、论文文献、图件、光盘检索、网上检索。查阅时要做好记录,保证资料来源准确可靠,防止遗忘或反复。
(2)资料来源:选择论文依据的数据来源,并进行相关统计,或进行仪器测定,或进行野外考察,等等,使论文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
(3)实践与考察:地理科学研究的内容往往与实践结合极为紧密,因此研究写作前应有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野外考察的工作经历。通过实证调研,收集大量难得的实际资料,有时把这些实证调查内容认真整理出来,比室内空想写出的论文有较高质量,而且往往是一篇很好的论文。
(4)计算处理:分析论文要充分利用数学手段,应用计算机有关软件处理方法,精确绘制图、表,使论文资料处理方法先进,增加论文的直观性和可视性。
(5)地理思维方法:大量采用横向思维、纵向思维、自然思维、关联思维等方法,地理学论文使论文分析全面、准确。
(6)编写:首先要确定论文提纲,写草稿时应闭门造车,尽量一气呵成,保持论文的整体性。论文观点要明确,主题突出,不能模棱两可,每段一个思想单位。论文的逻辑结构要严谨,一段话不要超过16开一页的1/3版面,让读者有休息思考的机会。要反复修改,初稿形成后应闲置一周,然后回头再修改、精练,可在第一稿的基础上,先按1/3篇幅删除,然后再补充丰富。
(7)明确目标:除了完成学位论文这一目标外,在写作论文前,应根据论文内容选择好将要投稿的刊物,即在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根据刊物要求,重新编辑,积极投稿。
5 论文格式
论文表达要完全符合不同的要求与写作规范。地理科学研究论文,一般结构是:题目,作者单位,摘要,主题词,导言,第一部分(事实、材料与方法),第二部分(结果、单向分析),第三部分(讨论、综合分析),第四部分(总结、结论),余地,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时,次序是:作者、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年、卷、期、页码等;参考文献是著作时,次序是:作者、著作名称、出版社地点、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页码等),英文摘要,鸣谢等。数量单位要用公制符号,如用公顷(hm2)不用亩,用公斤(kg)不用市斤,用公里(km)不用里,等等。地理科学学位论文,应加封面,并注明学校、专业等字样。
(1)关于题目:题目是门面,在充分体现研究内容的前提下,题目一定要有吸引力,要有新意,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字数不要太多。
(2)关于摘要:是自我介绍,要用很少的文字把文章内容表达出来。一定要会“自卖”,当然不能言过其实。写作摘要时最好用写实的方法,即通过什么方法,应用什么手段,经过什么实验,发现什么现象,或获得什么数据,或得出什么结论,提出什么建议,等等。
(3)关于结论:是画龙点睛,把文章的核心内容系列化,总结出创新的观点,它比摘要更全面系统。
(4)关于余地:是实事求是,给文章留有余地,提出本论文的不足与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做工作。
6 应该避免的问题
写作地理科学研究论文,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地理科学素养外,更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应遵守“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的职业行为规范,增强著作权意识,严谨治学,要坚决杜绝如下不良行为。
(1)杜绝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杜绝改头换面,特别要杜绝利用网络下载类似文章编辑成文。
(2)杜绝闭门造车,伪造数据、夸大现象。
(3)杜绝一稿多投。
总之,只要认真投入,论文代写掌握正确的地理思维与写作方法,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写好地理科
学研究论文。
地理论文范文——
当今时代撰写地理论文:优化教学,让孩子们步入读图时代
作为学科教学,地图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各种能力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学会读图,学会使用地图获取信息、进行思想表达,是地理教学最具学科性的主打。
但是,每一次考试或者听课观察,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识图能力表现得很差,总是发现学生要么有图不用,要么答非所问,不知道对图回答。
于是我们常不由之主地惊诧,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有些学生地图分析、归纳地理事物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在哪?
我觉得原因应该很简单,一种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查,另一种原因是学生不习惯查,或者压根儿就没想过查。
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1.因为传统地理多是背诵为主,也就没有所谓的专业化,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多是接受性理念的传达,什么地方在哪,有什么,而不是关注动态变化,考试也是背诵地图,过于机械化。
2.还有就是学生甚至学校对初中地理不重视,由于地理不纳入中考,很多人并没有想着地理学习也是一种素养,事关环境观,发展观的变化,还只是停留在地理学习记住什么地方有啥,记住我们该做些啥,而不是因地制宜、综合分析我们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学会用地图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