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上语文11单元(2)

2025-11-14

教 学 设 计 总第69节 课题 11-3春望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1、正确、流利朗诵诗歌 教学2、理解诗歌意思 目标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具 课件 重点 难点 1、熟读、背诵诗歌 2、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一、复习导入 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桌互批 我们来学习《春望》(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在春天的时候所看到的景色。) 二、新授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诗《春望》 2、生评价,师评价 3、师泛读,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班级齐读 5、逐句指名说说诗歌意思 师相机强调重点词语意思: 国:国都 破:沦陷 城:长安城 感时:感伤时局 恨:遗憾、不满意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战乱。 抵:相当于。 浑:简直。 胜:能承受。 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10 10 1 2 10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3、指名将全诗内容说一说 国家残破而山河依然存在,都城的春天竟是满目荒凉,忧国思乡看到繁花盛 开而不禁落泪,恨与亲人分别听到鸟叫都暗自心惊。战争的烽火长久不息, 盼到一封家书真是价值万金。想得头上白发越梳越少,简直连簪子都要插不 住了。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4、指导写字 8 4、课文题目是“春望”,作者“望”的是什么事物呢?它们的作用都是什么 呢? 引导学生说出每联描写的事物。 答案:国破、城春、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作用:借 景抒情,借物抒情) 1 三、总结 你收获了什么 1 四、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完成练习册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春望 国破、城春、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2 2 教 学 设 计 总第70节 课题 11-3春望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1、有感情朗诵古诗 教学2、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具 课件 重点 难点 1、有感情朗诵古诗 2、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一、复习导入 默写《春望》 10 同桌互批 二、新授 1、齐背古诗 (师:读的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欠缺,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刻体会诗人情感) 10 1 齐读题目:春望 “春望”是什么意思呢?(在春天的时候所看到的景色。) 师:说得真好!谁在春天的什么地方看到的景色?加上去把句子说完整。(杜 甫在国都长安春天的时候看到的景象。) 诗人在长安的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有什么样的感受 呢?我们齐读诗的前四句。(生齐声朗读诗的前四句)他看到了什么?(山河、 草木、花、鸟。) 师:这是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景色。“国破山河在”,“国破”是什么意 2 思?(就是说国家破亡)。 师:国家破亡,这里的“国”,他理解是国家,破是破亡。这样理解可以的, “破”还可以理解成什么?(就是说长安城遭攻打;这里的“破”是指灭亡的10 意思;还可以理解为攻破;破还可以说成破败,破败不堪。繁华的长安城被叛军烧杀抢掠之后破败不堪) 师:“国破山河在”连起来什么意思?谁说一说?(虽然国都长安城被叛军给攻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破了,但大好河山还在) 师:眼前的景象是一片凄凉,破败不堪。破败到什么程度呢?读第二句。(生10 齐声朗读第二句) 师:这里的“深”是什么意思?(“深”指茂盛) 师:“深”指茂盛,草木长得茂盛就是草木深。如果跟前面的破败联系起来, 这里的“深”“草木深”还可以解释成什么?(杂草丛生,草木茂盛。) 10 1 师:你想象当中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 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人声喧哗,一片繁荣的景象。) 师:而今,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杂草丛生。只看到草 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里去了?(人都被叛军给捉走了。人都去逃难了。他 们都被杀戮了) 师: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杂草丛生。 怎么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自己练练看。(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生读)感情有了。看到这样凄惨的景象,心里是无比的悲痛。 2 语调要低沉一些,速度要慢一点。谁再来读。 师:掌声献给他。一起来试一试。 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什么意思呢? 10 (是指非常感动的时候眼泪滴到花朵上面)。 师:“感时”是(感动的时候),这个“时”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时”当时局讲,为当时的时局而感伤。 师:下面一句“恨别鸟惊心”里的“别”是什么意思呢?(分别) 师:他跟谁分别?(亲人) 师:听到鸟的声音,诗人都感到心惊肉跳。跟亲人分别不是很平常的吗,怎么跟亲人分别,听到鸟叫会心惊肉跳呢?(和平常不一样,有可能是永别了) 师:就仿佛像永别!战乱当中,不知道哪一天诗人杜甫就会被叛军杀害,这里的别可不是一般的分别,有可能是生离死别,有可能就是永别,所以诗人才产生了这样的感情(指着第三、四句) 师:在这样动荡的年代,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东西,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是触目惊心啊。连起来把前面四句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前四句) 师:此时诗人对花落泪,落的是什么泪? 众生:诗人落的是伤感之泪,与家人分别之泪,激动之泪。 师:他激动?为什么激动?(因为他跟他的家人分别了,感到十分地痛苦。) 师:那不叫激动,那叫什么泪?(痛苦之泪,愤怒之泪) 师:愤怒之泪。他对谁愤怒呢?(叛军愤怒) 师:对叛军愤怒呀,你说。 生:他是看到原来繁荣的长安现在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他叹息,所以流下了叹息的眼泪。 师:流下了叹息的眼泪,说得真好。想到原来的长安城是那么的繁华昌盛, 可是今日,一夜之间,长安城变得这样破败不堪,草木丛生,他流下了伤心的、痛苦的、感伤的、激愤的泪水。我们再来把这四句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前四句) 师: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呢?请男同学把后面四句读一读。(全体男生大声朗读后四句) 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什么意思?“烽火连三月”怎么解释?(三个月都在打仗) 师:一封薄薄的家书怎么能说值万两黄金呢?我不理解,你说。 生:因为那时候和家人团聚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家书可以抵万金。 师:和家人团聚是很重要的,还没有讲得我心服。为什么一封薄薄的家书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呢?你说。 生:因为这样可以确定自己的家人还平安,可以亲人团聚。 师:让亲人知道我还平安,还健在,亲人的生命是胜过万两黄金的,万两黄金能胜得过亲人的生命吗?师:所以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黄金还要宝贵。 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读最后两句。 (生齐声朗读七、八两句) 师:这两句什么意思?互相讨论(生同座位相互议论) 诗人盼望一封报平安的家书,盼得忧愁地搔头,头发越搔越短,短到什么程度?(连那个簪都插不上了) 师:诗人忧国思家到了这种程度。根据这首诗去理解,你猜猜此时的杜甫多大年纪? 杜甫当时只有45岁,人到壮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写诗人在春天的长安街头看到的景象,写了他的所望、所感、所思、所忧,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懂了吗?下面就来朗读,投入自己的感情朗读,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行不行?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春望 忧国思家

长春版五年级上语文11单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工作职责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