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课题名义下能够提升论文发表的几率, 于 是出现了一股虚假挂靠基金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论文成果可能与一些课题基金并无太大关 联,但是为了成为课题成果,对论文进行修改生搬硬凑将不相关的基金与论文联系在一起。
此外, 还出现了将课题挂靠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售卖的现象, 即将论文挂靠在某科研课题下的 机会 给有需要的人。
这种通过虚假挂靠课题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大部分通过自身努力进行 科研创公平进行竞争的机会,同时也在学术上形成了对课题过分追捧的这种不良风气。
三、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学术道德失范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共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整个社 会环境的因素,有制度评价的因素,当然研究生及其导师方面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面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学风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利己思想到处充斥着我们的 生活。
研究生的思想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老一辈的研究学术人员相
比,大家普遍思想变 的浮躁, 学术创作的目的性开始尤为明确。 许多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都是在一种利益的驱动 下进行的, 并非出于内心对于学术的追求。
在研究创作过程中部分研究生变动非常急功近利, 对于学术创作的速度要求要远远大于其对质量的要求,而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来说, 需要对整个学科的发展进行非常宏观的把握, 对于基础知识的沉积也要求较高。
在这种背景 下,研究生们为了短时间内能够拿出相应的成果,就会催生一定的学术不端现象,对他人的 研究进行剽窃来充实自己研究等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制度因素 1、研究生学术评价制度存在不足在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对待整个研究生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价制度要求 就越来越高, 如何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进行考核成了许多教育部门官员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要 关注点。
当前,大部分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包括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