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完全整理(精品全套,word版,60页)(3)

2025-07-12

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对这样写人的段落可按“谁+怎样+干什么”来概括。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3.抓上下文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段落是密切相关的。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小结。在概括上有领起段或下有总结段的段落时,可联系上下文借助这些领起段或概括作用的段落来概括。

Eg. 《北京立交桥》的15段回忆了未建立交桥时的交通状况,举出了久困车上、憋不住尿、民警轮下殉职的例子。第16段对上段做了形象地总结:“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据此可将15段文字的意思概括为:北京未建立交桥时路口的堵塞现象非常严重。

4.归纳。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类段落内容可通过归纳,概括出所写人或事物的共同点,也就概括出段落内容了。

Eg.《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书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本段写了6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卑微经过艰苦磨练而达显贵。所以段意可概括为: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艰苦磨

二、 概括全文主旨

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 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 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

(3)看议论过程。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六章 词句鉴赏

一、修辞手法

#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11.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增强批判性,有幽默感。 12.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增强抒情效果生动活泼。 13.互文: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

(3)看议论过程。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六章 词句鉴赏

一、修辞手法

#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11.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增强批判性,有幽默感。 12.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增强抒情效果生动活泼。 13.互文: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完全整理(精品全套,word版,60页)(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浙江通用技术学考、高考知识点复习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