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变动反映供求关系,引导资源配置;市场能够通过利益杠杆的作用,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35.规范市场秩序(B)
?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即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考点36.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A、自发性;B、盲目性;C、滞后性。
注意:①“自发性”是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经济利益而不惜失利、唯利是图。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②“盲目性”是生产者经营者盲目从众,一哄而上,损害的是生产者经营者自己的利益。③“滞后性”是指市场信息传递有时间差,企业容易延迟反应而错过商机。
考点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①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 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本考点只在08年考过一选择题,今年对“共同富裕”的理念应该适当重视。 考点38.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A)
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39.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B)
①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考点4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B)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考点4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
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③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
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考点4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影响(B)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影响:积极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方面: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它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更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威胁。
对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考点43.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A)
原则:A、非歧视原则;B、透明度原则;C、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注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考点44.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B)
①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现阶段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加“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