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视频节目整体占比上,我觉得文化节目的数量,其实远远不足。文化类热播节目,还是凤毛麟角。”同时,他认为,这些文化节目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的一种努力。“有一些节目更能满足大众的情感需要,有一些满足知识传播型的,也有一些趣味性的,还有一些是智慧型的等。它们属于有不同的层次,这些层次最终合成一种叫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景观。
各种层次没有所谓高低,大家都应该去努力,生态越丰富,产品成长的可能越健康。”有评论指出,《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生逢其时,它们成功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那股
无处释放的热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看来,要理解文化节目走红的当下,必须了解中国综艺节目模式的变迁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5.立意点:机会;让自己更优秀;位置
生活中,不要总抱怨为何没有机会,需多问问自己是不是顶尖者,顶尖者总会有自己的位置。
卡拉扬显锋芒
冯·卡拉扬是奥地利著名指挥家。他大学毕业后,感觉在人才济济的维也纳没有自己适合的位置,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萨尔茨堡。在家乡,卡拉扬起初也找不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人非常颓废。
一次,他向父母抱怨说:“我八岁就已经举行了公开演奏会,到现在竟没人赏识,真是没有道理。”卡拉扬的父亲既是一位医生,也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他对年轻的卡拉扬说:“你见过国王没有座位坐吗?”卡拉扬说:“没有。”父亲说:“只要你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像国王那样的顶尖者,就不会没有自己的位置。”卡拉扬听了父亲的话颇有感触。他开始精心策划一场精彩的音乐会,让别人看到他的优秀。
经过精心准备,他在音乐会上指挥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学生乐队,完美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e小调第五交响曲》、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等著名曲目。听众不住地向这位青年指挥家报以热烈掌声。这次音乐会,也吸引了很多著名歌剧院的院长前来欣赏。音乐会后,乌姆市歌剧院的院长跑到后台找到了卡拉扬。他激动地对卡拉扬说:“年轻人,你太有才华了,来我乌姆市歌剧院担任常任指挥吧。”卡拉扬既惊喜又疑惑,他问院长:“据我了解,您的歌剧院不缺常任指挥,我去了原常任指挥怎么办?”院长哈哈大笑说:“这个位置,是留给顶尖者的,谁最够优秀,谁就坐上这个位置。”
(摘自《少年文摘》2017年第1期)
6.立意点:创新;敢为天下先;成功
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前,承办奥运会一直是亏本生意,尤伯罗斯却出人意料地成功扭转了之一局面,开创了一个举办奥运会的“洛杉矶模式”。敢做先锋,不当看客,这应该是尤伯罗斯成功的最大秘诀。
让奥运会变成“摇钱树”
1984年,美国洛杉矶获得了举办第23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这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市议会却毫无兴奋之情,因为他们知道,以往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欠债累累,理所当然的,洛杉矶也不会例外。
就在市议会进退两难之际,一位叫彼得·尤伯罗斯的商人站了出来,他向市政府提出能否由他个人出资承办这届奥运会。市议会拿不定主意,他们不得不向国际奥委会求助,希望对方允许私人办奥运的请求。无奈之下,国际奥委会只得打破《宪章》的清规戒律,同意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另类”要求。
很快,尤伯罗斯把自己一手建起的旅游公司卖了100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同时,以他为主席的奥运会组委会开始运转了。在工作进入轨道后,尤伯罗斯还招了200名工作人员,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和工作章程。
想要举办奥运会最关键的一点,便是需要大量资金建体育场馆,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拉赞助。聪明的尤伯罗斯拉赞助的方法别具一格:他规定正式赞助单位限制在30家以内,每家出资不少于400万美元,赞助商可以取得本届奥运会中某项商品的专卖权。
为此,各大公司使劲提高赞助费,尤其是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先下手为强,一下子出资1300万美元击败百事可乐。而柯达和富士,柯达只愿出100万美元。尤伯罗斯手腕一翻,富士就主动送上700万美元。
就这样,尤伯罗斯轻轻松松地就拉到了3.58亿美元的赞助。同时,他还以2.5亿美元的天价,卖出了奥运会的的电视转播权(以前都是无偿转播)。不仅如此,尤伯罗斯还以700万美元把奥运比赛播放权卖给了广播电台。而在火炬传递过程中,他以1公里3000美元的价格卖给市民。只要你出3000美元,就可以举着奥运火炬跑上1公里。如此一来,尤伯罗斯就有足够的资金举办奥运会了。
最终,在那一届奥运会上,吸引了140个国家和地区的1960名运动员参加。令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届的奥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一举扭转了过去举办奥运会经常出现财政亏损的局面。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尤伯罗斯总计赢利2.5亿美元,开创了一个举办奥运会的“洛杉矶模式”。
7.立意点:
考生的角度:①一次关于良知的高考;②高考与救人孰重孰轻?;③让爱高飞;④前途·生命·选择;⑤高考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
社会责任的角度:①放下高考,谈谈人生;②大爱让生命延续;③“义”不容辞;④先做好公民,再圆高考梦⑤一个高中男孩的成人礼
媒体和公众的角度:①教育应该培养这样的人②“最美中学生”美在哪里?;③莫给义举太多压力④90后身上的“雷锋精神”;⑤人性高于一切;
高三男生放弃复习赴京捐骨髓称救人比高考重要
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一中高三学生张文驰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张文驰放弃高考复习捐骨髓救人的举动,被网友们誉为“最美中学生”。 与福建的一名4岁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当即确认了捐献意愿。为了及时救助这名4岁的患者,正在进行紧张高考冲刺的张文驰,决定先来京捐骨髓,等身体恢复后再赶回去投入高考复习。对于因身体原因有过一次高考失利经历的张文驰来说,关键时刻放弃复习时间赴京捐献骨髓,意味着有再次落榜的可能。而且,他刚通过了南方航空公司招飞初检,高考分数线只要达到二本线,就极有可能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圆自己的飞行梦。假如高考失利,其前途命运又将如何?对此,张文驰比谁都更清楚。可贵的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救人。在作出这一抉择时,他没有豪言壮语,只用一句朴素的“救人比高考更重要,救人的事没什么好犹豫的”表明心迹。应该说,明白这一道理不困难,可真要付诸行动则很难。 8.立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