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学准备
家长朋友们,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家长朋友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我讲的题目是《幼儿入学准备》,我将从“小学化的危害”、“学龄前该学什么”两方面介绍。
一、小学化的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这种教育方式,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要求孩子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他们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就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而“小学化”
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他们的快乐,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小学化”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会造成脑神经系统的疲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小学化”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小学化”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性、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6.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学习兴趣,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
习习惯,是否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家长的关注。
二、学龄前该学什么
1.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保持幼儿充足的睡眠和适宜锻炼,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鼓励与他人分享快乐等。生活自理,如自己吃饭、背书包、做家务等。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不做危险的事等。
2.学会阅读、倾听与表达。父母可以给幼儿讲故事,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3.学会与他人相处。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培养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尊重理解他人的劳动及成果。愿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4.形成探究意识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积累科学与数学经验,形成初步的科学与数学概念。
5.多感受、多表现艺术之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带幼儿去剧院、
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
总之,希望家长重视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每个孩子将来都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谢谢大家!
牛道口镇第一中心幼儿园
20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