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况下, 转基因技术( 包括转基因食品) 的安全性问题, 很快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 源于国际几个典型的事件, 如Pusztai 事件、 斑蝶事件、 加拿大 “ 超级杂草 ” 事件、 墨西哥玉米事件以及中国 BT 抗虫棉破坏环境事件等。生态学家担心, 转基因生物大规模释放到环境中, 将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生态灾难, 包括基因扩散、 生长失控、 危害其他生物、物种异化和产生病毒等。健康专家则担心,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作为食品,可能对人体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 例如, 转入的生长激素类基因就有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人体内生物化学变化的复杂性, 有些影响还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 国际转基因作物争论的实质并不纯粹是科学 问题, 而更多的是 经济 和贸易问题。 以利益为原则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派:以绿色和平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在内的许多机构为代表的反对派和以涉足生物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运作的公司为代表的支持派。 现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已经成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 由于某些媒体的炒作, 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科学界不断拿出种种证据, 以打消社会对转基因作物的疑虑。 但由于转基因的一些机理尚不能完全被解释清楚,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心有增无减,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技术的推广。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 国际上普遍采取了谨慎对待的态度。 XXXX 年由 113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 明确规定, 必须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安全评价,在转基因产品越境转移时,应当征求进口国的同意,并进行标识。
如果仅仅从转基因作物本身来看, 对其安全性抱怀疑态度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转基因生物体大都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虫抗病等有毒基因的导入而获得的, 在这种转基因植物中始终存在着有关毒性物质, 它的毒害性以及残留量暂时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而长期是否对人体产生微量累积性影响则需进一步研究。 不过应该看到, 转基因作物只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技术是不同的概念, 我们不能因为怀疑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就质疑转基因技术。 更何况目 前对转基因作物的 “ 是与非 ” , 尚不能盖棺定论。 目 前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巨大压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以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它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范畴的一个分支,由于它的应用,在人类改造自然、品种改良、生物医学、 人类健康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 就人类健康问题而言, 人们可用转基因动物方法制造各种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为人类健康服务。 因此, 一项新技术其本身并不存在对或错, 而在于人们的运用目 的。 只要是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角度出发去开发应用,对人类的贡献只会是利大于弊。我们相信, 随着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转基因食品必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网上对“选择转基因食品”的民意调查:
4 转基因技术促进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 在研究和产业化的管理和审批上采取谨慎的做法是必要的, 但这种谨慎应该以科学为根据, 应该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 如果审批程序过于繁琐, 不科学地设卡, 作茧自缚, 就会限制扼杀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失去让转基因技术造福于我国的良机。21 世纪植物转基因技术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16 亿人中的食物安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面对某些发达国家对重要植物基因资源进行掠夺性、 垄断性开发, 并激烈争夺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市场的竞争态势,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如果不加快生物技术发展, 就难以在21 世纪国际高技术产业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的农业将会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虽然国内外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但也应看到, 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 目 前植物基因产品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宽阔。 总的来看, 抗虫、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产品开发较快, 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开发需要进一步深入,抗逆、品质改良、生长发育等基因工程还有待基础研究的新的突破。还要看到, 我国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并取得可喜的令人瞩目 的进展。 然而, 总体研究水平, 特别是基础研究与创新能力, 以及加快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的发展,建议近期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 继续增加国家对转基因植物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的投入,积极鼓励和引导 企业 投资生物技术研究,拓宽国内外技术合作的渠道。
② 加强国家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计划的统一管理,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研究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政策,尽快组建国家级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基地,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发展体制。
③ 对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转基因植物产品, 如抗虫棉花、 抗虫玉米、抗虫水稻和抗除草剂农作物等,要加大力度尽快实现产业化。
④ 当前要特别重视基因组学、 生物信息学等基础研究,集中力量保护开发我国生物基因资源, 分离克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可供植物基因工程利用的新基因。
在努力完善转基因植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 建立健全基因安全评价的技术体系, 特别是尽快制定和实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与管理办法。 一方面要加强立法, 将部分颁布的条例升级为国家法规, 另一方面也要作好公众宣传和舆论导向,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农业生物安全问题, 积极引导我国转基因植物产业化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专家们认为, 由于转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 抵御干旱, 提高产量, 营养成分高, 因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展望 XXXX 年到 2015 年转基因作物发展的第二个十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达到2 亿公顷,到2015 年, 40多个国家的至少 XXXX 年, 全球人口将增至 90 亿, 只有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而 现代 生物技术无疑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们还可利用基因技术生产速生鱼类和医药 工业 所需的疫苗等,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 但专家们也强调,发展转基因食品必须有严格监督、科学检验、国际立法,以避免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 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 为世界各国医疗业、 制药业、 农业、 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 因此,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转基因技术, 一定可以促进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