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河海大学考试重点

2025-07-19

课程主要内容框架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指全球向一个更加一体化和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转变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全球化的推动力是国际交易的技术和政策障碍的急剧减少

全球化与国际商务活动

全球化的国际商务活动的两个层次: 1.个体企业层次的国际商务活动 特征:市场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 2.世界经济层次的国际商务活动

国际商务有关的理论与现实

市场全球化

将全世界分散的市场整合为一个市场 不同国家的市场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需要在营销和生产运营的战略中与国家的运营环境相匹配,适应国家的产品特点,定制化、个性化

生产全球化

寻求效率的国际化价值链

较高的整合度和强调系统整体的效率是现代国际生产体系的显著特点

企业将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安置在世界各地,以利用各地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物流优势和市场优势

是技术和管理的复杂、即时、跨境传递的作用体现。

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新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

基本观点:

⑴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⑵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是开展对外贸易;

⑶对外贸易中实行少买多卖的原则,保持贸易顺差(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⑷国家要干预经济(含外贸)活动,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内工商业。

政策主张

货币管制政策 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奖出限入政策 鼓励发展本国的航运 发展本国的工业 评价

错误: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Zero-sumGame”

贡献:顺差、逆差等概念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开始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系统,而把对外贸易看成这个体系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建立起市场经济分析框架的经济学家。斯密的贸易思想是整个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斯密的“绝对成本论”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着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中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的双方都会从交易中获

益。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阐述了自由放任的主张,提出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理论。 阐述了劳动分工的好处,特别是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即使在生产要素不变的条件下,依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原因是: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3. 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地域分工,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

的。

4.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成本学说)

如果一国由于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无论是自然禀赋,还是后天获取的,使其生产某种商品的绝对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应集中资源,专业化生产这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则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例如:

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的情形下,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最终两国享有的产品总量都有所增加。

理论思路

开展国际分工

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 社会财富总量增加

按绝对利益参加分工,双方都会获利

对绝对成本理论的评价 理论意义

一是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与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二是指出一国只要根据有利生产条件参加国际分工与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自己生产更多的利益;

三是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历史意义: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工具。

局限性

理论自身存在的缺陷,即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能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比较成本论概述

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别(绝对优势)。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导致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得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理论基础

比较成本优势

较大的优势 较小的劣势

“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贸易流向: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参加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获利。

塑料成本上升20% 最低工资上调12% 人民币升值7% 毛损月2620万港元

案例:合俊集团

启示:

要素禀赋H-O理论的核心内容

产品的相对成本主要取决于一国资源禀赋的稀缺程度和产品生产的要素比例,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种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上的相对差别(古典贸易理论认为是生产技术上的差别) H-O理论的逻辑关系 里昂惕夫之谜

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利用大量统计资料来验证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却得出了与资源禀赋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即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新要素理论

在解释里昂惕夫之迷的过程中,一些西方经济学者冲破了H-O理论的三要素论,设图从更广的范围里探寻影响国际贸易的其他要素,这就形成了新要素理论。新要素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研究与开发论 熟练劳动论 人力资本论

其他要素论

知识经济时代要素理论新发展

知识要素:第一位的生产要素,指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的知识。R&D的基础 创新能力要素:可使潜在的产品变为现实的产品 核心技术要素: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

制度要素:制度竞争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国际投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及特点

产品生命周期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在这种技术的转移和贸易格局的变化中,作为产品创新国的美国是否会因为它最终成为净进口国而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呢?

思考题

美国为什么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里丁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邓宁1976年提出 1981年《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系统阐述;


国际商务河海大学考试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成都市公务员在线培训 -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