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好玩儿的童谣
【执教年级】
二年级
【选文篇目】
《问答歌》《贴鼻子》《十二月菜》
【教学目标】
通过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在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中,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并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老师:
孩子们,老师可羡慕你们了,花儿一样的年纪,无忧无虑,看着你们的样子不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我最喜欢倚在奶奶身边听奶奶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台。” (设计意图:教师充满趣味的诵读及歌谣内容的诙谐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老师:
你喜欢这首童谣吗?为什么?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几首像这样好听又好玩的童谣,请你们打开书册,看看都有哪些童谣吧?(《问答歌》《贴鼻子》《十二月菜》) ☆二、趣读童谣,感知内容
(一)自由认读,读准字音,句子读流利(课件出示三首童谣) 老师:
那就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几首童谣,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能够读读拼音,也能够问问同伴,也能够问问老师,多读几遍,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
(设计意图:准确流利地认读是开始感知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 (二)指导朗读,感知内容,体会乐趣 1.《问答歌》(课件单独出示) 老师:
谁愿意读一读第一首童谣《问答歌》? (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要读准确) 老师:
孩子们,你知道童谣里的小朋友在问些什么吗? 原来,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知道了不同动物的特点。 老师:
现在咱们同伴一起合作,试着读一读这首问答歌。
哪两位小伙伴愿意来合作读给大家听一听。注意读出询问的语气哦!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引导学生感知童谣的内容,体会问答的语气及节奏,自然流畅地读出童谣。)
2《贴鼻子》
老师:
谁愿意读一读第二首童谣《贴鼻子》(课件出示《贴鼻子》)? 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的准确。 老师:
这首童谣是写什么的呢?玩过这个游戏吗?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排好队?为什么不能说话?
是呀,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是每个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必须遵守的。 接下来,我们请3位小朋友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谁愿意来试试。 预设 老师:
“他们没有排好队,你怎么提醒他?” 老师:
“你们读的太着急了,贴鼻子的同学是蒙着眼睛的,你们怎么读呢?” 老师:
“在游戏中,他刚才不小心撞到了黑板上。把这个游戏中的意外情况加入到童谣中,会更有意思。”
老师:
“哈哈,鼻子贴到了哪里呀?” 老师:
“你们真聪明,立刻改了最后一句。哈哈,鼻子贴到脸外面。” 老师:
“根据我们的游戏过程,这首童谣也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新的《贴鼻子》吧!”(课件临时改改最后一句,再请全班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