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50分
一、文言听写(10分)
各位同学,下面将进行文言听力测试,每个文段我们将读三遍。第一遍,请你关注文段的主要内容,没听清的词,可先行略过,进入下一句,尽量整体感知,把握文脉,听完后,请回忆这段话的内容。第二遍,我们将放慢语速,请同学们注意停顿,并尽力补足第一遍时所没有听清的细节,并用笔记录听到的内容。第三遍我们将以正常语速朗读。 (一)课内文言文小段。 (二)课外文言文小段。
二、基础知识(10分,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曲(qū)线 回溯(sù) ..B. 精髓(suǐ) 迄(qǐ)今 ..C. 剔(tì)除 .
混(hùn)沌 .
自怨自艾(ài) .虚与委蛇(yí) .所向披靡(mǐ) .
陷井 炫耀 糊涂
厉兵秣马 厉厉在目 涣然一新 老生常谈
D. 攫(jué)住 蚁穴(xué) ..2.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呼天抢(qiāng)地 辐射 .
A. 小李打开画卷,不禁暗自叫绝,只见画中人物众多,栩栩如生,有弄蛇的,有牵猴子的,还有形态各异的乞丐,真是出神入画,别出新裁。
B. 高中学习任务重,节奏快。所以,学生需要按步就班,不急不燥,同时也要做到一张一驰,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享受到高中学习生活的乐趣。
C. 北京公交、地铁票价上调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人认为涨价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有人强调这会加重低收入群体的出行负担,当然也有人对此漠不关心。
D. 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炮声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打破了清王朝“泱泱天朝上国”的
1
黄梁美梦,深深刺激了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绅。 3.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社会上的富二代们虽然腰缠万贯,宵衣旰食,但他们中的有些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学无术。
B. 我国“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月球软着陆,这项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令其他国家望其项背。 ....
C. 司马迁笔大如椽,在艰难的境况之下,忍辱负重地写出了藏之名山、传于后世的《史....记》。
D.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之际,市场上很多产品不稂不莠,消费者难以辨其优劣,....往往受骗。
4.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护动物不仅仅因为它们与人类息息相关,更因为动物也是生命,它们也有在地球....上生存的权利。
B. 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有关交友之道的不刊之论。 ....
C. 我们都清楚,书画同源,笔墨功底对国画的创作影响至深,就作品的整体效果看,画面和题跋必须珠联璧合才完美。 ....
D. 进入大连海鲜酒楼,如入鲍鱼之肆,那里的海鲜不仅种类繁多,做法也是花样翻新,....简直是解馋和养生两不误。
5.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作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创作的《史记》。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公子“虚左”以待侯生是因为古代以左为贵,所以,官员升迁也被称作“左迁”。
D. 古人若在室内举办宴请活动,便以东向为尊。因此,《鸿门宴》中项王和项伯均东向坐,而张良则西向侍。
三、课内文言文(10分。每题2分)
2
6. 下列对实词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籍吏民(登记) ②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从前,先前) ..③披帷西向立(打开) ④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 ..
⑤勒兵,下令军中(整治) 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加倍) ..⑦此五霸之伐也(讨伐) ⑧会其怒,不敢献(适逢) ..⑨遍赞宾客(赞美) ⑩晋鄙嚄唶宿将(老) ..A. ①③⑤⑦⑨ B. ①③⑥⑧⑩ C. ②④⑤⑧⑩ D. ②④⑤⑦⑨ 7. 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8. 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9. 下列语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 今单衣见啮 B. 大王来何操
C. 安往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0. 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理解:(沛公)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关口,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的变故。 B.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理解:(我朱亥)不答谢公子的原因,是认为小的礼节没有用处。 C.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3
理解:(侯嬴)细致地观察公子,(发现)公子脸上的颜色越来越柔和。 D.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理解:圣人不是可以跟他嬉戏的,我反而自取其辱啊。
四、看拼音写汉字(共10分)
11. 请根据汉语拼音在下划线处写出正确的汉字。(每小题1分)
qí hōng jiá bīn bīn dān dān
①_______视②_______托③_______然而止④文质_______⑤虎视_______ zhuó xiá
jīn yīng lì
⑥真知_______见⑦白璧微_______⑧不_______不伐⑨义愤填_______⑩再接再_______
五、默写(10分)
12. 被誉为“四君子”之一的梅花,在中国古诗中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在林逋的《山园小梅》一诗中,“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两句从动与静、视觉与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月光下的梅花,意韵悠长。
13. 古人写诗,或以物喻人,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_________(3)_________,对此如何不泪垂”,“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或因物寄情,如“_________(6)_________,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_________(7)_________”,“春风桃李花开日,_________(8)_________”;或托物言志,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9)_________,只有香如故”,而毛泽东的同名词作却“反其意而用之”,写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_________(10)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第II卷 50分
六、课外文言文(共12分)
旗亭画壁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
4
②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