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协调作用,努力完善和谐社会的平衡运行机制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复杂多变,矛盾也逐渐复杂化。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紧密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一方面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并认真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沟通渠道,使群众的愿望、意见和要求,有畅通的渠道来表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讲究方法,尽量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2、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始终把目光投向基层,投向普通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既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又要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各项社会协调工作,多办利民之事。要通过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美在农家”等活动,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想方设法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宣传工作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3、整合社会资源,共建和谐社会。宣传思想工作要转变思路,创新手段,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在发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上下功夫。要善于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宣传力量、宣传手段,最大范围地调动各有关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以及义工队伍、志愿者队伍、慈善总会、福利院、社会研究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团体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