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好整村推进实施村“回头看”工作。到年底实施完两批整村推进后,按照纲要的目标,全省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将完成1/3重点村的扶持任务。虽然通过4年的扶持使1032个村重点村摆脱了贫困,为实现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扶持仍然不能结束,因为对这些村群众仅仅是刚刚摆脱的贫困,经济基础还不稳固,一遇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就极易返贫。尤其是按照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要求,仍然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各地要采取“回头看”的方法,继续给予扶持。一是原县直的帮扶单位不能撤,要继续帮助上项目,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二是县(市)、乡(镇)要把实施后的重点村列为工作重点,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上给予支持,抓好实施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发挥项目使用效益,真正使群众受益。三是按照建设和谐文明新村的要求,制定好重点村的今后的发展规划,加强各项事业建设,加强民主管理,在提高群众收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达到和谐文明新村的要求。
(四)继续坚持创新,推动整村推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整村推进在我省已实施近4年,其间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完善、提高,已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我省省情的操作规程和方法,为全国实施整村推进创造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整村推进所承担的任务和涉及的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帮助重点村实现脱贫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等方面,对我们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最近,申立国副省长批示,要求整村推进工作力争“抓出新成效,抓出新典型,创造新经验”。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已往成功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典型,总结新经验,不断创新,促进整村推进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创造新业绩。
抓出新成效。主要体现在贫困群众是否增加了收入,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否得到加强,公益事业条件是否明显改善,群众对扶贫开发的效果是否满意上。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是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核心,要在群众现有传统种植业生产基础上,积极扶持发展畜牧业,再与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使群众的收入来源由过去的仅仅靠种植业生产“一条腿”,变成种植、养殖、劳务收入稳定的“铁三角”。各地要结合产业化扶贫、扶贫联合体、帮助提高科技种田和饲养技术等有效形式,在贫困群众增收上抓出新成效。
加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力提高扶贫项目建设标准,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上抓出新成效。
改善重点村公益事业条件,主要是要改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村屯道路、人畜饮水、看病就医、有线电视、学生上学等条件,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在建设和谐文明新村上抓出新成效。
抓出新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依靠典型引路是我们扶贫系统优良的工作方式。在以后的整村推进中,还要继续坚持。参与扶贫开发的部门和单位也要注重培育典型,力争每个市、县、都有一大批带动工作开展、展示扶贫开发成效的典型群体。形成以点带面、推动整村推进工作开展的良好局面。
创造新经验。整村推进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方式,过去没有成形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目前的经验都是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不断完善的结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探索、总结整村推进的新经验,如带动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即一体两翼);整合扶贫资源、提高扶贫项目建设标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充分组织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创新扶贫组织形式,提高扶贫效果;加快实施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文明新村等方面的经验,以更好的指导整村推进工作。
同志们,做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是各级政府、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团结一心,相互配合,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消除我省的贫困、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