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以农为主的纯行政县份,辖6乡、2镇、1个办事处,54个行政村;面积1433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有汉、满、回、鄂伦春、达斡尔、俄罗斯、朝鲜等18个民族。呼玛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底蕴深邃。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筑呼玛木城,1914年置呼玛县;1946年解放建政,1981年析置为呼玛、塔河、漠河三县,为大兴安岭地区唯一二类革命老区。呼玛山川壮美,资源富集,商机无限。呼玛现有耕地113万亩,天然草场338.9万亩,林地25万公顷,边境线长371公里。境内有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大小河流39条,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有黄金、煤炭、大理石、铁等多种矿藏,开发潜力巨大;有黄芪、党参、赤芍、北五味子等300多种野生中药材;有蓝莓(都柿)、草莓、稠李子、亚格达等数十种野生桨果;有蕨菜、金针菜、明叶菜、老山芹等数十种山野菜;有黑木耳、榛蘑、毛尖蘑、羊肚菌等食用菌;有鲟鱼、鳇鱼和“三花五罗七十二鳞”等冷水鱼;有棕熊、驼鹿、紫貂、飞龙等珍禽异兽,素有“锦鳞在水,奇兽在山,香蕈在林,珍禽在天”之美誉。大冰雪、大森林、大界江、黄金古道、古战场遗址、少数民族风情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别具特色,为旅游业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
伴随大兴安岭加快发展的铿锵脚步,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今日的呼玛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近年来,呼玛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因砂金禁采、林业停产带来的困境,坚持“生态建设立源,三农工作固本,产业体系立县,财源建设兴业,招商引资强基,特色经济富民,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呼玛”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大兴安岭经济强县”为战略目标,实施“六个一百万”工程(即发电装机100万千瓦,冷水鱼养殖100万亩,煤炭年产100万吨,铁粉年产100万吨,水泥年产100万吨,口岸过货100万吨。“六个一百万工程”全部建成后,年综合贡献财力近期全口径为1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远期全口径1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届时,呼玛不仅将一跃成为大兴安岭经济最强县,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的位次也将大幅前移。)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9346万元,全口径预算收入完成4856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7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9861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757元。在全省县市综合实力排名:2007年为53位,2008年跃升至第42位;2008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第10位,农村人均收入排名第27位,呼玛已经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三农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提出并推进了“打造中国最北高寒生态农业之乡”品牌战略。与清华大学合作在我县建立了“清华大学绿色食品基地”,申报了5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粉、大豆、黑木耳等有机农产品直接供应清华大学。借此影响,我县有机农作物声名鹊起,有的甚至供不应求,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每年冬闲时节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对全县耕地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产量提高10%,科技生产深入人心。总投资4000万元的旱涝保收田于去年11月份正式开工,建成后农业“靠天吃饭”将成为历史。农村高低压电网实现国网供电,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投资300万元、储存能力1.2万吨的国储粮库已经开工,储存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有效解决。目前,我县良种覆盖率、机械作业率和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90%、95%和60%,居全省前例。为实现特色发展,我们实施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温室蔬菜、食用菌、特色养殖、北药种植、山野产品采集加工等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形成规模,已占踞我县农业生产“半壁江山”。在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投入7000万元新建和改造了农村生活文化设施,对4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农村面貌迅速改观。我县被农业部等四部委授予“绿色小康县”称号,4个村和40户农民被授予“绿色小康村”和“绿色小康户”称号。工业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设了大兴安岭对俄贸易园区呼玛分区,几年来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基本建设,目前入园企业有3个,运行良好。构建了十大产业体系即:构建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开发、山野林副产品加工、地方经济工业等“十大产业体系”。以扶强壮大每个产业龙头企业为牵引,以保证优势资源生产开发能力为基础,以项目争取和建设为平台,努力为“十大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优良的发展空间。目前,以丽雪分公司、香麦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以虹京钼业集团、兴安桥铁矿、硅镁冶炼厂为龙头的矿产开发、以酱品公司为龙头的地方经济工业,以绿野公司、雪岭酒业为龙头的山野林副产品加工,以对俄贸易合作园区为龙头的口岸外贸,以民族风情、界江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以成云牧业为龙头的特色养殖,以龙江港口、运输公司为龙头的交通运输,以黑呼公路、鑫马热电联产、党政办公大楼和城欣公园改造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三间房水利枢纽、桃园峰电站、旱涝保收水利工程为龙头的水利水电等“十大产业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对县域经济的强大提升力凸显出来。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县组织建设的呼玛历史上第一条最长、全区最高等级的呼黑公路已于去年10月份竣工通车,圆了呼玛几代人的梦想。总投资50.25亿元的三间房枢纽项目已通过水利部预审,中国最北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有望开工。总投资4000万元的旱涝保收田项目已开工建设。对俄口岸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口岸基本建设全部完工。我们争取的黑河—呼玛—韩家园“龙江北部”铁路环线项目,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推进项目,列入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通县公路项目已得到地区批准,明年将开工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村屯通电项目一期资金已经到位。招商引资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投资3500万元的兴安矿业、投资6500万元的桃园峰水电站、投资1.2亿元的鑫马热电联产、投资3000万元的香麦公司、在全区投资7亿元、在我县投资1.2亿元的虹京矿业等近20家企业先后落户我县,并不断发展壮大,部分企业已进行了二期投资扩建。虹京矿业受我们热诚服务的感动,为我县的教育发展捐赠200万元。此外,投资3000万元的森杰木业、投资7000万元的金鼎霖肉牛养殖、投资1亿元的艾博岩金开发、投资4亿元的鑫马热电二期等项目已经签约。旅游产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打造了“界江航道龙江唯美、呼塔公路森林浪漫、黄金驿道淘金怀旧”三条旅游廊道,塑造了“兴安之根、龙江之旅、鄂族之情”旅游形象。重点开发了“三合战斗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桃园峰龙湖旅游度假区、“鄂伦春文化艺术之乡”白银纳民族风情园、“龙头第一漂”龙头山风景区、“龙江第一弯”八十里湾风景区、“中国画山”旅游度假区、“拓荒者乐园”察哈彦旅游风景区、“黑龙江龙头风景旅游区”、“樟子松母树林”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淘金城”韩家园生态旅游等十大旅游风景区。社会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三年投资7亿多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了50公里边防巡逻路,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6座桥涵,完成了22万千伏国电输变电线路建设,新建了呼玛镇内水泥路面30公里,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三星级知青宾馆,完成投资1.2亿元的集中供热建设,集中供热面积达24万平方米,投资800万元新建了广播电视大楼,广电设施达到全区县级最先进水平;投资220万元新建了县妇幼保健站,基层医疗保健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投资3500万元新建了党政办公大楼,并将对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改造,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6970平方米的廉租房已经完工。经济适用廉租房二期、职业学校、幼儿园、中学生宿舍楼、体育馆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建设中。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五险”社会发放率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4%,三年为农民核销医药费近500万元。实施了“感人、连心、创新、文明”工程和“八个一”尊老敬老活动,每名处级干部带头资助1名贫困学生,三年来为贫困家庭捐款50多万元,每年为老年人做好事100多件。新建了医院综合住院大楼、疾病控制中心和乡村卫生院(所),三级卫生体系“三网四化”建设强力推进,全省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在呼玛召开。教育工作开展了“名校、名师、名生”创建活动,三年高考二表以上进线率均在30%以上,连续10年居全区普通高中第一。社区建设独具特色,每个社区都立足居民不同情况,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特色创建活动,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环节。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强势开展了“严打”斗争,命案全部告破。平安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社会安全满意率达到95%。文明创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坚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原则,大力发展了田园、民族、冰雪、界江、军营、校园、广场、社区等13种特色文化,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倾力打造,确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入脑入心,真正达到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思想的目标。特别是充分发挥了我县白银纳乡鄂伦春民族乡的优势,把打造鄂族特色文化作为重点,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鄂伦春民族服饰展演等民族文化推介活动,得到首都文化界的广泛关注。鄂伦春民间艺术团在各级大型演出中获得一致好评,成为一个真正由农民组成的明星艺术团。我县鄂伦春民族展馆被确定为国家民族博物馆分馆和国家鄂伦春文化研究基地,作为“兴安十大名片”的鄂族文化已成为大兴安岭文化的主打品牌。在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四个部门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才艺大赛上,我县参赛的选手夺得金银铜4块奖牌,县青少年宫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基地”。2006年,隆重举行了“呼玛县解放建政6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围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开展了经贸推介、回顾展览、观光旅游、庆祝大会等一系列活动。新华社、黑龙江日报、省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参加了活动的报道工作,充分展示了呼玛60年来的辉煌业绩,签约引资额8700万元,树立了呼玛良好形象。2007年,大兴安岭地区“夏促会”在时隔10年后又一次在呼玛召开,我们利用全区各地领导齐聚呼玛之机,充分展示了我县近两年的巨大变化。2008年省委书记吉炳轩到大兴安岭视察,大兴安岭地区汇报会在呼玛举行,我们又一次抓住这一难得良机,不仅向省委展示了呼玛的发展成就,还通过向吉书记汇报工作争取到旱涝保收田、龙江北部铁路环线和鄂伦春特色民族旅游等重大项目。今年我们又配合完成了由新华社、黑龙江日报社和地区媒体组成的“重走黄金路,再寻古驿站”采访团在我县的采访任务,充分挖掘和展示了我县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