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扎实抓好建国60周年活动,着力在营造气氛、宣传鼓劲、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上下功夫。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庆典,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按照上级的部署,结合全县广大人民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将举办系列庆祝活动。宣传部门要结合省、州的活动安排,及时作好策划,按照中央明确的节约办国庆的方针,开展一系列气氛热烈、喜庆隆重、欢乐祥和、群众参与的国庆活动。要积极组织参加州组织安排的“第二届黔南旅游发展大会”、“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等相关活动,组织参加好州委提出的“三个一”活动,即组织一台节目参加全州汇演、组织参加全州举办的体育赛事、参与“黔南发展60年变迁”主题书籍编写。各新闻媒体都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和总体要求,开设专栏专版专题,大力宣传各个庆祝活动的开展情况,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全力报道我县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示我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形势,积极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六)扩大对外宣传,着力在提高独山知名度、影响力上下功夫。在当前区域经济大融合、生产要素大流通的背景下,一个地区的影响力就是竞争力、发展力。独山的知名度提高,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形成资源、资金汇聚的“凹地”。要提高独山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外宣传,着力在打造声势、突出特色、争取主动三个方面做文章。打造声势,就是抓好重大外宣活动,进一步加大在省、州主流媒体上的宣传力度。要以独山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独山茶产业发展推介活动、麻尾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铁路公路大物流、驿站经济、边贸经济、民生保障等为着眼点,精心选题,形成集中对外宣传的强势。各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对外宣传的主力军作用,加强与省级以上媒体的合作,进一步加大供稿力度,提高供稿质量,多推出深度报道和重点报道,力争做到在主流媒体上常见重头文章、常有图像声音。突出特色,就是要发挥人无我有的优势,大力开展文化外宣活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展,我县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独山“文化三条线”成为闪亮的“名片”,要在这张“名片”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宣传文化部门要进一步发扬成绩、乘势而上,精心设计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宣传展示活动。要利用好“多彩贵州”大赛平台,利用省、州组织的“多彩贵州形象集群展示”和参加“国际乡村音乐周”等各种外出宣传推介活动,利用招商引资、文化演出、外出交流、旅游推介、参加各种节会的契机把独山文化推出去亮相,独山花灯大合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即将成行,这是今年外宣工作的重头戏,县委、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及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做好策划,确保宣传成功。我们还将根据独山的优势,进一步打造传统文化精品,通过电影、电视的形式重新演绎,向全国观众推荐。争取主动,就是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与省、州媒体的良性互动。继续坚持与省、州媒体定期联谊拜访制度等有效做法,邀请媒体领导到独山来,经常通气、见面,建立畅通的交流合作渠道,争取媒体更多地宣传独山。
(七)以“文化三条线”为方向,着力在打造精品,发展文化产业,抓好体制改革,推进独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下功夫。文化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壮大文化实力,落实好《关于推动独山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独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全县宣传文化战线牢牢抓住发展“文化三条线”这一重点不放松,不断丰富“文化三条线”内涵,使我县的这一特色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生机盎然的喜人局面。我们一定要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文化发展成果,继续把发展“文化三条线”作为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在整合文化资源、突出文化亮点、彰显独山魅力、促进独山发展上做足做好文章。一是要在文化精品创作上取得新成果。精品力作是彰显一个地方文化实力的显著标志。我们要始终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敢于解放思想,吸收先进文化和先进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各类文化生产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展示独山文化的丰厚底蕴、讴歌独山人民加快发展的火热实践为重点,努力推出一大批具有独山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准的文化精品。去年成功演出的《风景这边独好》给我们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今年,即将开始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之行,又将让我们的“花灯大合唱”精彩亮相,省文化厅将组织3支队伍参加5月份在湖南张家界举办的“国际乡村音乐周”,我们已经收到了文化厅通知。围绕建国60周年,我们将精心策划部署,发掘重大题材,组织开展文化精品创作和生产。今年是“黔南事变”65周年,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筹划好相关活动。从今年开始,就要积极筹备纪念莫友芝诞辰200周年的活动,确保活动办出水平,办出影响。二是要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上取得新成效。要抓好项目建设,把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调频广播建设、乡镇文化站、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村文化室建设、村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建设等项目抓好、实施好,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成为我们的文化宣传阵地。要高度重视“文化三条线”在群众中的传承与发展,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部门要善于总结以往成功经验,认真筹划好纪念建国60周年文化活动,组织好“唱响独山”、“花灯大合唱大赛”、“花灯调演”、“月月广场活动”、“文化下乡”、“少数民族运动会”等活动,为群众和企业参与文化建设搭建更多的平台,把蕴藏在群众中的文化建设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形成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聚效应,为“文化三条线”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三是要在推进“文化三条线”产业化上取得新突破。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着力培育打造文化主导产业,并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利用好独山宣传文化中心场馆,建设独山旅游文化接待中心。要探索一条把经典花灯大合唱走向市场化的路子,学习黎平侗族大歌队伍的经验,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探索《风景这边独好》商业演出模式,做大做强这一文化品牌。我们还将发掘、打造传统文化精品,考虑把经典传统花灯剧目进行改编,走轻松、幽默、低成本喜剧电影的路子,向全国观众推荐独山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民族传统文化,这必将大大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作好策划,认真筹备,积极参加深圳“文博会”。要切实抓好文化项目的规划储备工作,编制《独山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册》,指导文化产业投资。规划文化产业项目不能盲目求大、偏离实际,要面向市场、突出特色,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着力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以好项目吸引人力、物力、财力的注入。要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作。从中央到省、州都非常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州里专门制定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的时间表,我县要以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营性部门为重点,开展文化产业转企改制工作,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这项工作,请宣传部作好谋划,请文体局提出我县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拿出改革日程表,报县委、政府研究。要大力促进社会办文化,积极引导和鼓励非文化系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入文化领域,鼓励和扶持文化合作经营、合资经营和个体经营,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多元经营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