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创造性运用,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广泛借鉴人类文明进步成果,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都是广泛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深刻总结实践经验而创立起来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理论视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
广泛借鉴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两极分化、失业增加、腐败严重、社会动荡等问题。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认识到,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于是提出了重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注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思想。科学发展观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广泛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世界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历史性超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中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和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越来越大的压力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既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又顺应了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求发展、求合作的时代潮流。
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和贯彻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赋予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涵:发展目的更鲜明,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发展思路更清晰,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发展方略更完整,在强调科学发展的同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发展要求更具时代性,强调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回答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必然是能够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科学理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深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无论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或者是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要依靠发展。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