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发展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用发展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区别形而上学的根本标志。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腐败问题,就是要从腐败现象与经济社会的普遍联系和矛盾发展中寻找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一、必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认识和把握反腐败问题,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的实践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着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腐败现象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和演化趋向不同。在当今中国,腐败主要是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体制不健全和部分制度缺失,又受到封建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而造成的。但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这种影响无论多么深刻、多么广泛,它永远不会也不可能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对于反腐败斗争,我们既要看到其必然性和长期性,又要看到其紧迫性和曲折性。腐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反腐败斗争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着眼于反腐败斗争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新的理论成果。
二、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反腐败问题,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保证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反腐败问题,就是要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任务和重要目标,就是紧贴中心、围绕中心、服务中心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坚强的政治保证。要将反腐倡廉工作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潮流中去推进、去深化。将反腐倡廉工作寓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之中,贯穿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改革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反腐倡廉工作与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要坚决反对和抵制经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两张皮”的观念和做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把反腐倡廉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又将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标准。
三、 必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反腐败问题,始终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清除和防止腐败造成的影响,是确保党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许多矛盾的凸显都是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相连的,其中既涉及到体制的改革,又涉及到利益的调整,既涉及到社会的变革,又涉及到文化的变迁。在矛盾的冲突与激荡中,很多问题会以腐败或隐藏腐败的形式出现。而这些腐败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防治,往往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反对和防止腐败的思路和办法,也必须从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客观需要中去寻找,注意在思想观念、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方式方法和内容格局上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的进程相衔接、相适应。
四、必须既立足于反腐倡廉工作现实又着眼于反腐倡廉长远发展去认识和把握反腐败问题,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