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今年而言,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局的关键在于打牢基础,必须切实做好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把我们的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之中,努力实现“开门红”。
其次,今年是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启动之年,要顺利做好启动工作,就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把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需求,找准切入点,明确全系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第三,今年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一年,如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更好地为奥运筹备工作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必须找好切入点,使司法行政工作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今年还是制定和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的第一年,是实施《公证法》的第一年,又是制定和实施“十一五”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规划的第一年。
上述任务,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决定了2006年的调研任务十分繁重。各区县司法局、市局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单位要站在司法行政工作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调查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调研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出推进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全面完成市局党委确定的八项重点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四个环节,进一步提高调研工作的质量
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要选好调研课题。选好调研课题,是做好调研工作的首要环节。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二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三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使矛盾迎刃而解;四是选择题目时不要贪大,不要过于追求“高、大、全”。要注重围绕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和创新性工作进行调研,加强对司法行政内在规律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司法行政工作基础资料和数据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切实找出问题的焦点、症结,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要围绕课题进行周密的调查。一是要端正调研的态度。树立和发扬求实创新的精神,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调查之前不要先定条条框框,不要先入为主地去听意见,而要虚心向调查对象请教,真心实意拜他们为师,使我们的调研真正做到说实话、讲实情,见实效。要尽量多侧面、多角度地了解情况,防止偏听偏信,力求使调查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客观实际。二是要注意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注重取长补短,综合运用。要加强上下结合、横向联合,市局的调研与区县的调研要做好衔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调研工作合力。三是要注重改进调研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
(三)要对调查材料进行认真分析。调查只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分析研究。要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内在规律性,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在这方面,应该坚持和运用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一是坚持客观性,力戒主观性;二是坚持全面性,力戒片面性;三是坚持系统性,力戒孤立性;四是坚持适度性,力戒绝对化;五是坚持创造性,力戒墨守陈规。
(四)要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或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调研是没有价值的。衡量调研报告和调研文章的质量高低,成果转化程度是最主要的标准。一篇调研文章词汇再华丽,逻辑再严谨,理论再深奥,但如果脱离实际,不能转化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的意见,不能促进工作的开展,那它就只能用来做摆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当前司法行政系统调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此,要把成果转化工作放在整个调研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实。首先,要通过增强选题的针对性、课题的深加工程度和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提高调研报告和调研文章本身的质量,从而提高调研成果的可转化运用率。其次,要增强成果转化的主动性,注重时效性:调研报告和调研文章写完后要及时上报,主动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一些意见和建议能够立即在工作中改进和采纳的,就应迅速落实;有些大的对策建议被采纳后,应及时制定或建议上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意见,形成规范化文件,用以指导工作。第三,要“多条腿走路”,多种方式并举,努力拓宽成果转化的渠道。各级领导要亲自抓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对质量好、价值高的调研成果,要及时转化成领导决策、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用以促进和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