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食品打假安民生
“阜阳劣质奶粉”、“广州散装假酒”、“四川泡菜”……,接二连三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令老百姓人心惶惶。虽然2004年的食品打假工作卓有成效,但是时有发生的因假冒伪劣而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依然在老百姓心头积压了一片阴影。
正因如此,食品质量安全成为群众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此我认为,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而假冒伪劣不除,特别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对建立全社会诚信友爱的氛围构成极大危害。
上犹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今年的工作方案中就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管制度。选择群众比较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使群众对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有所了解,便于购买,并且把这种制度坚持下去。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预警体系,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做,才能使老百姓充分享受和谐社会的温馨美好。
令人感到满意的是,在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上犹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要求,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实施了“质量安全‘十率’达标试点”工作;开展了“梅岭”有机茶、四元杂交猪两项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工作;实施“三绿工程”,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实施15大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农产品认证有效性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连锁经营、直销经营,监控重点食品专营市场;实施“质量安全“十率”达标试点工作”,加快推行食品质量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同时,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是面对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同时不得不承认,离建立和谐社会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更多的、更复杂的、更艰巨的工作要去做,食品打假,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持久战。
四、建材打假关系百年大计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以人为本,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建设工程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所。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工程质量的水平不断提高。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材料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离不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离开建材质量谈工程质量,工程将失去核心和支撑。谈工程不谈质量,工程将无所依附。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建设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建设工程是人们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基本空间,工程质量是人民生命健康权的基本保证,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工程质量涉及到结构工程、安装工程、水电工程等众多方面,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留下安全隐患,将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
大家还记得重庆“虹桥”事件,那些触目惊心的"豆腐渣"工程,或导致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下降,或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创伤,使人们长期生活在烦恼之中,甚至于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样又何来健康,何来文化,何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何谈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责任主体应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正确认识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全面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责,为社会提供精品工程,为群众建造满意工程。
五、农资打假护三农
农资产品事涉“三农”,假冒伪劣农资直接损害到了农民兄弟的利益,他们对此有切肤之痛。我曾经做过农资农贸市场投资调查研究,并对农资质量问题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因此,对于农资市场的质量现状,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多年的我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