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为民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我们所有民政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把“爱民”、“厚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行为准则,将民政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实现爱民之情、亲民之义、为民之举的重要途径,时时刻刻想着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竭诚为广大民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1、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救助制度为基础,临时社会救济为补充,专项救助相配套,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是要继续推行应保尽保,推进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作,把低保金、临时救助等按标准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进一步健全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快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不断加强城市低保工作,加快推进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和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设。主动协调、密切沟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乡低保对象医疗、住房、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工作,共同推动低保对象“四难”问题的解决,保障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继续加大救助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力度,探索流浪儿童救助教育的有效途径。
2、大力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要将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省委粤发[2005]19号文要求,制定我市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作规划和量化考评标准,结合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开展,全力推进社区建设。要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和市场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加强社区组织服务用房和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福利院、敬老院的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培育各类社区中介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同时,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引导村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安定。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
3、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要在社会福利社会化上有实际性的举措,积极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办民营”的新办法,切实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创新发展。加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力度,开展家庭寄养工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要不断拓展社会救助的资金渠道,充分发挥慈善公益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社会捐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广泛开展各种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捐助社会救助事业,保证社会捐助渠道的畅通。
4、进一步加强优抚安置体系建设。要把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的能力提高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拓宽安置渠道,确保按时完成安置任务。全面抓好军人优待抚恤相关条例的贯彻落实,确保优抚安置资金及时到位。要探索解决好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休安置工作,切实提高退役士兵安置自谋职业率、职业技能培训率和推荐就业率。抓好双拥工程建设,做好节日期间的双拥慰问活动。继续做好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落实“两个待遇”,加强烈士褒扬和军供工作。全力以赴,巩固双拥成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5、深入推进殡葬改革。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进一步理顺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服务质量。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殡葬执法机构和殡葬服务单位的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监督,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殡葬用品市场化运机制,不断改变丧葬垄断经营局面。制定和完善全市殡葬设施布局整体规划,逐步实现全市殡葬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大力宣传先进文化思想,引导群众革除丧葬陋习,推进葬法、葬礼改革,积极倡导文明、节俭、科学的丧葬礼仪和新型的殡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