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拓宽培训渠道,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
《培训工作规划》强调,要“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中央纪委、监察部培训中心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培训中心是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要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加强联系和配合,形成功能互补的培训格局。各省(区、市)纪委要加强对所属培训中心的管理,明确功能定位,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要注重整合利用其他优质培训资源,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它们在学科建设、专业课程、基础研究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要拓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鼓励和支持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通过在职进修、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接受继续教育,优化知识结构。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教育培训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扶贫帮教等方式,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加强出国(境)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境外培训资源,科学设置培训项目,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出国(境)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五)建立学科体系,加强教育培训教材建设
加强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两个体系”,即“逐步形成既与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和“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要按照系统构建、突出重点、着眼长远、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廉政监督等学科为重点的纪检监察学科体系。教材建设要突出统一性、权威性、系统性、专业性、规范性,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技能、文化素养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基本框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教材编写规划和教学大纲,抓紧开发一批政治观点正确、定位准确合理、内容科学系统、特色优势明显、形式新颖灵活的精品教材,形成主干突出、特色鲜明、适应不同培训需求的干部教育培训教材体系。建设好这两个体系,关键是要抓好科研工作。要加强对反腐倡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的认识,力争多出一些优秀的科研成果。要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及时把科研成果体现在实践教学中,转化为实用的教材和课程,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
二、着力增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解决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反腐倡廉建设实际开展教育培训
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战略的眼光,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研究思考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大局下谋划和部署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要将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转化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
要紧密联系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任务和业务工作,紧跟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努力使教育培训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程相一致、与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相协调。要适应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需要,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布局上注意设置权力监控、源头治理、风险防范、互联网舆情研判等方面的内容。要及时将新出台的反腐倡廉政策法规纳入教育培训安排,确保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做到按需施教
开展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既要考虑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纪检监察工作岗位职责的要求和纪检监察干部个性化、差异性需求,坚持因人施教、分类施教,围绕学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知道的情况、最想解决的问题”,合理设计培训内容,精心选取培训方式,激发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