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构建“和谐高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关键。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三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将“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充分说明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建设全局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是搞单纯的新农村建设,它全面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社会现代化的方向。新农村中的“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新产业。就是要顺应产业层次全面提升的趋势,围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优化提升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建设农村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新村庄。就是要顺应人的需求全面升级的趋势,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村庄面貌的根本改观。三是新农民。就是要顺应农民阶层加速分化的趋势,围绕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四是新风尚。就是要顺应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化的趋势,围绕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营造农村科学、民主、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五是新体制。就是要顺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围绕让农民平等共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深化城乡体制配套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镇带村的长效机制和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
为了实现这“五个新”的目标,今年,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举措、更高的质量,努力使新农村建设在我镇迈出新的步伐,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重点要实施好“五大工程”:
(一)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促进“生产发展”
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加快农业生态园区、杭州蚕种基地、优质茶基地、香榧基地的建设步伐,努力挖掘峡岭湖笔等特色产业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促进产、供、销一体化,打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注重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完善企业与基地、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业生产链条式、工业化。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各项水利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进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畅通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深入开展“放心”系列工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防止台风、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切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农业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加强中低产改造和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效益。
(二)实施农民“转移保障”工程,促进“生活富裕”
增加农民转移渠道。深入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功能区建设,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密度;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农民就业和创业岗位,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扶助体系。完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五保集中供养等制度,继续开展扶贫结对活动,努力做到农民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三)实施农村“文明素质”工程,促进“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