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教育改革(2)

2025-05-15

  面对基础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不少“教育专家”根本不考虑从“本质”入手来研究解决,而是完全否定“传统”,执著于“向外求法”,热衷于移植、照搬国外的“模式”,这是很可怕的。教育是一个涉及社会形态、文化意识、思想观念、生存目标、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大事业,哪敢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过去和自身的实际而一味地照抄别人呢?别人的东西再好,它有其自身形成的背景,我们至多可以参考或借鉴。笔者倒十分赞同另一些专家所提出的“继承、借鉴、发展”。继承谁的?依笔者之见,近者叶圣陶和陶行知,远者孔夫子。原因是他们的教育思想更系统,原本就比临时讨来的“月亮”更亮。比如,叶圣陶和陶行知主张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以及孔老夫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学而实习、学以致用、学思结合、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知行一致……以及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身教言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④等,都非常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做法,同时,这些做法就是教育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是正统的儒家教育思想(笔者称其为“前儒家教育思想”)。而被不少人否定的“传统”教育思想,则是经人修改过的、受科举制度扭曲变形了的教育思想(笔者称其为“后儒家教育思想”),当然是不可取的。

  但是,教育是一个系列工程,就目前的社会环境而言,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配合,我们的“长善救失”才能做好。如果家教失误了,幼教的“救失”任务就重一些,如果家教和幼教都失误了,小学低年级的“救失”就难一些,如果家教、幼教和小学低年级都失误了,则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的“救失”任务更重。这可能就是当前教育做不好和改革“难以实施”的真正原因。

  基础教育要想真正搞好,还有一个关键的概念需要澄清,那就是对“基础”二字的理解问题。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打好“双基”,而“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极其不全面的。这种认识引偏了我们的教育行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真正意义上的“基础”,除了“国富民强的基础、民族未来的基础、社会繁荣的基础、科技发展的基础、人生幸福的基础等”之外,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校长、业务指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知道,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兴趣(好奇心)的基础、习惯(观察的习惯、思维的习惯、质疑的习惯、探究的习惯等)的基础、方法(观察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的基础、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等)的基础、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等)和人格(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等)的基础以及素养和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基础等。而这些正好就是“长善救失”的主要内容。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有以上各种素质做保证,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无论是目前的课程改革,还是常规的教育工作,抓住了“本质”,明确了任务,我们才能做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辱使命,才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国家和人民!


我国的教育改革(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教师庆七一演讲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