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中医药作用彰显。在去年非典肆虐期间,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按照市、县抗击非典指挥部的部署,积极主动地全力投入到防治非典的斗争中去,充分展示了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品格和临危不惧、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为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迅速调剂中药饮片,昼夜加班加点,按国家处方标准赶制非典中药预防汤剂11.2万份,及时满足广大群众的应急需求,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市中医院积极做好中医药防治非典的工作,同时受命守卫京福高速公路山东零点检查站,克服了蚊虫叮咬、炎热风雨等艰苦条件,战斗了56个日日夜夜,全院250余名职工轮班值勤,检测过境车辆16万辆,人员18余万人(次),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关键时刻交给的关键部位的艰巨任务,为山东和*的人民健康、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防治非典先进集体。全市其他中医药战线上的同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有32名同志分别被省、市授予防治非典先进个人。
十五年来,我市的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更离不开全市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积极努力和突出贡献的全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市中医药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应该清醒 地看到,发展的主流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与人民群众防病治病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与兄弟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中医药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中医药所独有的特色优势认识不够,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和宏观指导,支持投入力度不大。二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力度不够大,机制不够活,激励不够强,影响了中医药资源潜力与效率的发挥。三是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弱,科研项目数量少,层次低,没有相应的实验室,影响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四是有些中医医院的发展思路不够清晰,照抄照搬综合医院的发展模式,影响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五是农村中医药工作基础薄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人才短缺,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中医药需求。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通过深化改革,真抓实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医药在整个卫生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中医药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认识问题,充分认识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在人类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不能仅仅把中医药看作医学领域的专科学术,而要把中医药提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来看待。发展中医药就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当前,振兴中医药事业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职责。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中医药就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我们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含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需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临床疗效自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历时几千年而不衰,彰显其科学地位和历史地位。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依然对常见病、多发病,甚至许多疑难病具有满意的疗效。随着人类回归大自然、植物药热潮的兴起,中医药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广泛的重视。特别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状态调整、养生保健及康复等方面的优势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目前对医药费用的承受能力还很有限,中医药诊疗手段简便、成本相对低廉,对于降低医药费用,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