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增强涵养,严格自律
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而育人又是以教书为基础的,教师的道德教育往往贯穿于知识教育中。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调整自身价值定位和行为标准,应注意以怎样的道德去熏陶、影响学生。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命不仅意味着一个活的有机体,生命的意义更在于它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存在。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经常反省自我: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尊严了吗?珍视学生的存在了吗?平等对待学生了吗?教师在习惯行为中还没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一个“人”平等对待。一个人假如缺乏尊严地生活,必然导致兴趣与信心的失落,进取心的衰退,学习的失败,生命的色彩也会黯淡无光。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让教育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3、广施爱的甘霖
爱可以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是教师手中的魔杖,大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
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情感的引导者,还应拥有一颗博爱、宽容的理解学生的心。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爱心则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伟大的父爱,不仅意味着一种博爱的胸襟,而且更深地代表了一种培养的责任。一名教师不仅要循循善诱,还要从不同角度、高度和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接触,以不枉“良师益友”的称呼。热爱学生就要多方面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只是学习上,而且从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要信任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要努力倡导和营造启发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环境,给他们展现自我的空间。关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这种关爱,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但在一定程度上,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神圣的爱”。
爱生就是教师时时注意言教与身教的结合,事事处处努力做学生的表率。教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诚实正直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平等地对待学生是教师重要品德,也是邓小平同志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具体要求。如果说师爱是师魂,那么师德就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要以身作则,要充满热情和激情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决心和自豪感。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并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材料,公正地评价学生;设置挑战,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正在不断增强的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技巧,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一旦你的教学方法顺应了学生的风格,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和创造力有明显提高;在不时的赞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设计一些“惊喜”来吸引学生,用愉快的语调、关爱的目光、个别交谈的方式来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一旦成功,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能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