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透明运作,提高公信力。只有建立一个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分工明确、民主高效、依法办事的农村工作运行机制,获取群众支持,提高公信力,才能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东王集乡党委在不断总结经验、建章立制方面下功夫,不断创新和完善了一系列符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为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2006年年初,乡党委已在全乡19个行政村中推广“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的热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乡党委还指导各村结合本村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村集体发展规划、订立村规民约、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重点加强村“两务”公开和进一步推广《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划》。在村“两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上严格把关,全面、及时地把广大村民关心、关注的村委工作内容、村财务开支情况公布出来,构建“阳光型”村委,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营造人人了解村委工作、人人支持村委工作的和谐氛围。同时,乡党委出台“七步走”工作法,在全乡推广实施,即: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原则上都要经过“支部提议→走访调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两委”研究制定方案→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讨论→户户签字,群众公决→组织实施→公示反馈结果”等七个步骤,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增强了村“两委”规范自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推动了农村各项事务的规范管理。
五是优化结构,确保延续力。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发展党员工作,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各级党委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试图解决的一个党建课题。近年来,东王集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新路子,形成并推广了农村老党员与致富青年互帮互助的“双向联系工作责任制”,着力培养了一批自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式党员,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地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同时,乡党委在继续推行“双向联系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着眼于“降年龄、提文化、强素质”,积极转变观念,变过去“守株待兔”式为“主动介入”式,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要“掘源”,进一步拓宽选人育人渠道。树立看人看本质、看主流的意识,注重提高积极分子队伍中经济人才的比例,把那些有文化、有公心、有见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注重加强动态管理,从短期外出找工经商、搞经营管理的优秀青年中物色培养对象;注重从身边发现培养对象,把积极参与村级配套组织管理工作的团、妇、兵优秀青年培养起来。二要“培源”,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对一些素质较好、事业心较强又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的优秀青年,要积极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老党员的教育引导,促使他们尽快成熟,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等待入党为主动要求入党。
六是倡导新风,强化示范力。随着农民群众生活的富裕,其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必然增多、增广。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带头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观念,引领好群众的主要思想倾向,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具体操作是:通过开展文明新风进农家、评选文明村、“五好家庭”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做文明人,形成狠刹歪风邪气、倡导文明新风、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形成邻里和睦、家庭幸福的祥和农村新气象;对有条件的村,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建设富裕、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对即将到来的丹江移民安置工作,乡党委、政府拟规划居民小区,集中建房,这样既节约了用地,又方便了对群众的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信用农业、信用农村、信用农民三大主体,以“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诚信教育活动,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诚信环境,着力打造信用社会,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