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建优质高中,打造教育品牌
当前,全国各地发展优质高中的形势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刀阔斧开展一中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各级联动。2003年6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式向省督导室提出立项请示并得到首肯。汉南一中于年底成立了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与此同时,区委副书记张幸平、副区长张彩萍亲临一中进行“汉南一中争创省示范校”的专题调研,此项工作于2004年初正式纳入政府工作一级目标。2004年3月,区教育局成立了一中争创省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职责。4月28日,区人大、市督导室分别组织专班对一中争创省示范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考察、指导。5月底,区政协也组织专班深入一中进行调研。二是广泛宣传,全员参与。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内宣传与动员,调动广大干部及学校师生众志成城投入争创省示范校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宣传,寻求上级政府的支持,形成正确社会舆论导向。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召开办公会,了解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软件建设渐成体系,自评报告已形成,“春雨杯”教学比武已圆满完成,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硬件建设紧锣密鼓,按照硬件配置计划,总投资500多万元,分类项目全部采取招标,确保工程质量,文化氛围与绿化项目蓝图已勾勒成形,教学楼、阶梯教室、图书馆的维修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功能室配套建设正逐一开展招标,将新增图书6000册,并实行微机管理,普教仪器按2000标Ⅰ类新增一套。
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一)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作为市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从2003年秋季开始,全区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面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区教育局制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意见》,将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局内部科室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组织全区教师采取自学、讨论、讲座、考试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培训,并先后选派26名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培训,40名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365名教师参加了区级培训。同时,各校还将新课程改革与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不断开展新课程实践研究,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区教育局组织专班深入中小学进行新课改调研,并精心组织大型研讨会,请市教研室专家传经送宝,举办《汉南区基教课改简讯》2期,并下发到各校学习交流,促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深化“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内化知识。在2003年全市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优秀作品评选中,汉南区选送的作品获市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三)加强学校德育“六有”基础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各校做到了“四抓四促”,即:抓常规,促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抓过程,促德育管理的实施;抓科研,促德育创新上档次;抓特色,促德育工作的品牌效应。在去年“武汉市中小学主题班会创新竞赛”活动中,我区选送的方案获市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目前,全区共有德育“六有”基础建设市级示范校3所、先进校10所,区级先进校(含市级)20所。
(四)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
几年来,我区高度重视警校共建工作,警校双方互动合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手抓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校园周边环境明显改善,达到了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的。
2003年,中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获全国奖16人、省级奖19人、市级奖57人;在百万市民学科学活动中,汉南区学生代表队获市团体总分第一名,获省、市级奖41人;在教师电教“五优”评比活动中,全区选送的作品获省级奖2名、市级奖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