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要说的是巴克利的这种行为正是诚信的行为!何谓诚信呢?忠诚老实,言行一致为诚;遵守诺言,说到做到为信。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不胜枚举。尾生之约让我们感动至今;曾子杀猪告诉今天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讲诚信;季布一诺千金和《狼来了》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诚信故事。
树立道德之新风,立诚信之根基是当代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考试不仅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手段,还是一种让我们也于正确评价自己、勇于承认学习上失误和不足、严于自我约束的考验。为使全校同学共同培养自立自律、刻苦学习的作风,塑造高尚品格、坚决掏考试作弊歪风,“一次考试不及格你还有许多机会,一次考试作弊将推动一切机会”!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作弊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违反学校纪律、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虽然一时的作弊有可能使你跨过及格线,有可能使你取得暂时的较好成绩,但是一次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葬送的却是你的尊严、形象和荣誉!
同学们,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互相提醒,互相督促,营造一个健康、清洁的考场考风,为促进我校的学风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莘莘学子,诚信为本,就让我们诚实面对自己,守住内心的一份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交出一份合格的诚信答卷,为学校的学风建设共同努力,为来严肃考风考纪撑起一道诚信、文明、自觉、向上的美丽风景线,营造“勤奋进娶持之以恒的学风”。
预祝:
同学们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篇13:节约3分钟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感受季节带给我们的惬意,享受学习带给我们的愉悦,这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开学初,当我们从老师手中领到厚厚一叠崭新,甚至还散发着清香的书本时,许多同学也许不知道这些都是国家免费提供给我们使用的。也就是说,本该由我们的爸爸妈妈缴纳的费用全部由国家来承担了。为培养我们爱护课本、节约资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这四本教材本学期还被纳入为循环使用的的体系。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课本将留给下一届的同学使用,这就是教材的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的周期一般为三年。
同学们,教材循环使用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为什么说值得庆贺呢?因为课本循环使用,有着极大的价值?有人粗略地算了一笔账,目前,我国在校学生共有2.2亿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20亿册以上。课本一次性使用的浪费有多大呢?我们来计算一笔帐: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保守推算:全国教材课本循环用一年至少省下300亿元。而我国目前课本的使用寿命仅有半年!据了解,在美国,一本教材至少要8个学生使用,平均使用寿命5年。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在我们作为人均资源相对低的发展中国家,就更应借鉴国外这种做法。
了解了教材循环使用的意义,我们就要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来,为教材能够顺利地进行循环使用而做出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努力。为了让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效果更好,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能做到以下三点:
一、给课本包上书壳加以爱护。
二、做到“三不”(不乱写、不标记、不署名);
三、做到“四无”(无破损、无缺页、无污染、无褶皱)。
希望大家尽可能保持教材的完好无损、整洁美观,让自己的学弟学妹在使用你们用过的课本时,能够真诚地从内心称赞你们、感谢你们!
特别要说明的是,做为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不属我们个人所有,将由学校任课老师集中管理,我们免费使用。在使用中如有遗失或故意损坏的,将由我们自己购买或照价赔偿。
同学们,每一张纸张的诞生,都要消耗绿树、煤炭、纯净水,而这些是我们人类赖于生存的基本资源,现在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已经向我们发出了警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也都知道这样一句公益广告语:如果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让我们从珍惜每一张纸张做起,从爱护每一本书本开始,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练习本不要只用一半;教室、办公室不要开长明灯;教室中的空调也要省着用;见到自来水滴、漏、跑、冒要及时和老师联系。总之,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节约不只是为了省钱,更是对自己、对社会、对人类的现在和将来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在我们的校园里,老师是引领孩子追寻美的使者,学生是传承文明的小天使,因此,我们更应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美好风尚。让我们用实际的行动为校园更添一份美,更增一份彩!
篇14:开学国旗下讲话3分钟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浓浓的春意驱散了冬季的寒冷,万象更新孕育着新年的期望。经历了寒假的休整,新学期已经开始了。在此,我向全体师生致以新学期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古人曾说过,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一本好书,如美食佳酿,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这让我感受到,快乐莫过于读书。
读书之乐,乐在大开眼界。古今中外,皆浓缩于尺牍;千山万水,尽了然于卷帙。一卷在手,我们可以穿梭时空,尽情沐浴先贤智者思想的惠泽;可以遨游天下,悠然领略种.种极致的风景。
读书之乐,乐在悦心。读书,可以抒发纠结缠绕的情绪,还可以拨开犹豫彷徨的迷雾,更可以培养纯真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之中,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容豁达,还会有了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学校更是一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学期也全力为同学们营造具有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的氛围。其中,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其目的就是让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培养同学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同学们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的后劲,真正让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
莎士比亚曾说:“书是世界的营养品”.的确,悠悠书香,点点墨趣,与书为友,开卷有益。当你将一颗浮躁的心灵真正平静于与书的交流中时,当你沉浸于书中,用心体味,用心感觉时,你会发现,读书是轻松的,读书是快乐的,读书是别有韵味的。
可以说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也称 “世界书香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西班牙)、莎士比亚(英国)、维加(西班牙)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或诞辰)纪念日,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可说是别具意义。
而每年的4月15日—5月15日也是我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去年同学们精心设计的贺卡《春天的祝福》,“美在屯一”诗歌朗诵会,“我读苏轼”屯一学子讲坛等等异彩纷呈的活动给人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年读书节期间,学校也将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如“诵国学经典 展少年风采”诵读活动,如“杜甫梦 中国梦 我的梦”读书交流活动,希望所有的老师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共同营造洋溢着人文底蕴的“书香校园”. 在这里,我也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让读书成为人生的生活方式。希望全体师生广泛参与,以读书为乐,让好读书、读好书的风尚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而永恒的风景线,希望在我们幸福美丽的校园里,涌现更多的读书之星,涌现更多的书香班级、书香师生,把我们学校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
最后我想说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同学们,请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将对读书的热爱真正融入到你我心中,让新学期从阅读开始。
篇15:读书国旗下讲话3分钟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读书——寂静中的辉煌》。
现今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我们要融入主流社会,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与这个社会接轨。 而要充实自己,首要的途径就应当是读书了,因为书籍都是前人的知识总结,特别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因为未能完全独立在社会上生活和实践,知识的获取相对就更应该是更多的来自于书籍,读书,是我们获取既有经验的捷径。
韩愈曾说过“读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勤奋读书是成材的必备。古之圣贤正是由于勤奋苦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成材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孔子韦编三绝的美传至今还在我们的耳边传诵,正是由于发愤忘食的读书,才使孔子成为儒家学派的一代宗师,门徒遍布天下。西汉学者匡衡由于家境贫穷而凿壁偷光的故事同样引人深省,正是由于匡衡刻苦读书,才使他成了一个博学多识的学者。韩愈焚膏继晷的读书学习,更是让人景仰,当我们读着他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赞叹其雄健奔放、神气生动而有充满艺术魅力的文辞时,我们又怎么能不感动于他读书的精神呢?钱钟书先生读大学时便“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壮举,让人由衷的佩服,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壮举,才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地位。从这么多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之所以成功,跟他们博览群书有很大关系,读书是成材的一个必备条件。
读书,要有甄别的能力。想成才,要读书;读好书,便成才,这就涉及到了读书的方法问题了。社会上的书籍很多,但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那么,什么书才是好书?书的好与坏如何区分?总的来说,好书不应该是将一个人引至色情、暴力,不应该将一个人引至无情无义、急功近利、堕落散漫等等不健康的方向去。对于不健康的书籍,别林斯基就警告过了:“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变得更无知”。 常沉迷在不健康的书籍里,非但不会助你成才,反而会一步步把你引向堕落、犯罪。相对于中小学生,名著、名人传记、古今诗词散文等教人向上的书籍就是很好的书籍,而色情、神怪、武侠等书籍因需要比较强的鉴赏力和自制力,学养不足的人往往就容易陷入堕落、迷信、暴力模仿等不切实际和祸害心灵的境地,还有可能因此而发生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故,故阅读时务必慎重。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二字正揭示出了成才的三种必读之书。三味之一:读经,味如稻粱。这里的“经”当然不是指“四书五经”,而是指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将其中的精华作为一种人文修养去积淀。三味之二:读史,味如肴馔。真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恰似一道道接连陈上的佳肴。春秋,秦灭六雄,三国鼎立,盛唐文化,元朝疆域,晚清屈辱……这是唱不尽的一曲曲悲欢离合,荡不去的一段段气势恢宏,抹不掉的一缕缕国魂精髓。如果我们不懂得以史为鉴,又如何能成为可造之材,拥有成功人生呢?“三味”之三:“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有一句古话叫“集百家之所长”,就是让我们学会通过广泛阅读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名人传记,正如英国的卡莱尔所说的“杰出的传记几乎像杰出的人生一样珍贵难觅”,读一本优秀的传记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珍贵的人生经验。
读书,要有思考的习惯。拜耶说:“书籍的唯一真正用处,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书,便不值得占书架一席之地”。就是通过读书创造出你的读书思想--新的思想。书读过后,要有一个消化思考的过程,忽视了这个过程,你则不是一个读书的人,而是一个读书的机器。我们读书就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生命内容,避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让人明理,读书能够冶性,读书助人成才,读书丰富我们的人生境界,使我们的人生变得豁达充实。读书,领略人类历史的精彩,酝酿我们明天的辉煌!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