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各个方面的表现,我都采用计分的形式分组做了记录,并在全班开展了语文学习竞赛活动。每周的评比结果我都将通过校讯通发个各位家长,请家长及时了解,并给予表扬或教育。
刚才,我谈了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做法,要想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最重要的还是要家长的培养。我们许多家长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关自己的事了。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送到家教那里去。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这些做法其实是这些家长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我读过许多家教方面的文章,凡事有所作为的人大多是有着良好的家教,比如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就是由母亲培养的。在发达国家,包括在我国的城区,家长都是非常注重家教的,比如我们城区的学校,学生回去的作业家长都必须要指导检查并签名的,如果有错误老师还会打电话给家长。这里我也不是给学校推卸责任,因为我们老师是教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我们只能从整个班出发,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很好的注意到个体,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现在的家长大多数是一个孩子,而且有一定知识文化,要指导小学的一些知识,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一个成功的孩子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家教,除非你的孩子有特别的天分,应该说我们的孩子都不属于那种。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后天努力。我们有的家长有时间打牌,有时间看电视上网,有时间到处闲逛,就是没时间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可以每天回家抽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陪孩子,每天的作业是必须要检查的,陪陪他一起读读书,讲讲故事,还可以陪他下下棋,打打球。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不要等到孩子成绩差了,考不到好的学校了,才责骂孩子不争气。那么,我倒要问问你家长,孩子小,不懂事,就需要大人的指导教育,那么你有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在这里,我要说,孩子成才与否,跟你的家庭教育有绝大部分的关系。
因此,在这里,我希望家长们以后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支持全体老师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2)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并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3)让孩子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
(4)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不要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考试分数高,要引导孩子不要自满,分数不理想,应该与老师、孩子一起研究问题的所在)。
(5)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时家长必须检查作业,签好名字,对孩子来讲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6)培养孩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这个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农机具,打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提醒、叮嘱和责骂了,他们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在平时,我们会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听话,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我们不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下面我就想让各位家长听听孩子说说为什么不好好听家长话的原因:
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我对他们不服气。
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7、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
8、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
9、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11、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
12、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呢!
13、他们说话太罗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听。
14、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
15、家长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打牌,吆吆喝喝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
16、家长遇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我们撒气,所以我很生气。
以上这些,希望我们的家长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能以凌驾于孩子之上,而应该真正的与孩子平等对话的形式,才能让现在的孩子接受你的教育。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篇12:学期期末家长会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这已经是我们第四次家长会了。首先,感谢你们对我们班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感谢你们对我们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我觉得家长会的真正意义可能不在于我们能通过家长会更多地交流什么,而在于给学生鼓鼓劲,在学生的心中他不在乎我们家长会会开什么内容,但只要自己的家长在其中,来参加会议,对他们来说这就是骄傲就是幸福,就会转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这次家长会,我想和大家交流三个问题 。
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心理健康问题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人说危害人类的四大杀手是人口爆炸、战争、瘟疫、心理。一是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且近年来,高中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事件日益浮出水面,影响其学习、生活。当然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然而,由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他们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奔放,但容易冲动,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发展迅速,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强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
1.心理脆弱,心理成熟滞后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许多家长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保护式教育:其一,孩子有什么需求,家长则竭尽所能的满足,从不令子女失望;其二,孩子只管学习,其它的一切均由父母承包。娇生惯养下成长的孩子必然存在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必然缺吃苦耐劳的精神,缺艰苦奋斗的意志,缺战胜困难的勇气。“温室里成长的花朵”难经风风雨雨。心理脆弱、逃避困难、怕苦怕累是他们的通病,严重者遇事不顺心就会产生心理崩溃、行为偏激。另外,“温室育苗”往往具有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2.受挫能力差
所谓挫折,就是个体的目标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高中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遭受挫折。我校作为一所重点中学,为“优生”集中地。我们班,初中曾当过班长、团支部书记有十二个,而当过其他班干部的则更多,并且他们在原来的学校中很受老师、同学的重视。而进入我校后,他们中的多人往往不能像以前一样受老师的器重,并委以“重任”,造成感情的缺乏引起“缺乏挫折”和“损失挫折”。个别学生在情绪、行为上会有较为强烈的逆反、放纵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老师,特别是对班干部的正当的工作,不合作甚至不服管教,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而在同学面前,表面上又装作若无其事,大有“视名利如
粪土”,超凡脱俗之感。有时在教室里又“竭尽全能”地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冲动性与破坏性,如在课间时大声喧哗,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动时敲打课桌板凳等,对班级的一些管理制度发表片面的、比较偏激的言论。
在学习方面,到了高一年级的中后期,乃至接下来的整个高中生活中,学生中有较大一部分不是感受的学业上的成功感,而是感受的是学业上的挫折。有的学生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我校的,父母视其为家族的骄傲,邻居也十分羡慕,经常以她(他)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子女。而进入高中后,虽然仍很刻苦,但成绩却失去了往日的“领先地位”,头上失去了往日的“花环”。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获得高分时才会有“开心一刻”,更多的学生则在漫长的学习中得到的是失败的消极心理体验,加上集体活动少,学生之间又缺少沟通,一些成绩一般,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又得不到表现,特别是目前分数决定了学生的一切的时代,被老师和家长鼓励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不良心理就象野草一些滋生、蔓延。
可见,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能够积极应对挫折以减轻心理压力,顺利渡过对压力反应的“惊恐——抵抗——衰竭”的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对于学习中的挫折,既要改革教育体制与教育方法,坚决摒弃那些“唯书”、“唯上”,压抑进取精神,窒息智慧的灌输、注入式教育方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还要要求家长降低对学生学业上的过高的期望,不要明显表现出对孩子的分数和名次特别关注,尽量减轻家庭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友善地对待他(她),让他(她)感受到老师同学没有对他(她)另眼相看,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还应动员所有任课老师都热情地接待他,帮助他。
3.自身矛盾重重
高中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种种矛盾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稳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等等。如我上一届有一名女同学,高一、二时,每次的周记至少写满满的三、四篇之多,与我所探讨的多数都是上面所提到的矛盾心理问题:“我人长得不漂亮,今后好找工作吗?”“为什么我老是喜欢向长得帅的男同胞打望?”“怎么社会上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有这样一些人掌权,我们读书有什么用呢?”等等。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显得彷徨、迷茫,严重的会造成神经衰弱,甚至离家出走、轻生。
4.情感需要强烈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儿时缺少同龄、近龄伙伴,难以满足情感需要;父母片面的过高的期望值,使爱的情感异化;生理发育提前;加之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良莠难分的网络侵蚀,促使异性交往需要提前并且强烈;青春期教育薄弱,缺乏正确的指导。对异性的心理有四个阶段:性别识别、性别好奇、性别吸引(泛爱期)、钟情期。要避免他们过早地进入钟情期。要求大家多给孩子一点爱,凡早恋的学生家里大多缺少爱。另一方面,高中生对异性朋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约50%的男生和75%的女生跨过了性别界限,而建立了异性友谊。从异性中主要体验到的是信任和安全感。同时,女生的同性朋友比男生少,她们更多的是与男生交往,并且这些男生的年龄比她们大,所以作为教育者,不能片面地对这种友谊加以棒喝,应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将适得其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与反感。
5.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薄弱
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个人、对父母、对家庭、对老师、对同学、对集体缺乏责任感。原因在于地家庭和学校承担责任的机会少,缺乏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的培养教育。高中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不少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策略,不善于与人交往,常常引起人际关系的障碍,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同伴关系是高中生的基本人际关系,调查表明,80%以上的同学愿意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倾吐心声,很少对父母及老师表露。由于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渴望自我肯定,也很想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自己能够做什么,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省及同伴的交往中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及在集体中所占的地位。
高中生追求独立,不希望父母是专制型,也不希望父母是溺爱、娇宠型,最希望父母是民主、平等型,把父母看作是朋友和参谋。一个拥有温暖的家庭气氛又享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自主的学生,就会表现出自信、独立、进取、不顺从。另一方面,如果高中生认为自己得到父母的接受,有归属感,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一种自我价值感,形成更为灵活的自我概念。
学习压力是很多问题根源。
现在,学校里的学习节奏快,竞争也相当激烈,学习上的压力成了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在这个方面,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孩子自己对自己要求高,家长以及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也很高,所以身上的压力也就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学生,以前成绩是班级里面数一数二的,后来考入好的班级学习后,整个班级里都是优等生,这时他成绩上的优势就不像以前那么明显,心理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