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就这样匆匆而过,我们欣喜地看到同学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三年来,你们学会了学习,懂得了会学比学会更加重要;你们学会了做人,变得更加宽容与善良;你们学会了共处,更懂得谦和礼让;你们学会了做事,也渐渐体现了责任和创造的特质。
此时此刻,回忆曾经走过的三年高中生活,回忆师生情谊同窗的岁月,我们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惜别之情油然而生。母校忘不了你们在教室里发愤苦读的身影,忘不了你们在运动场上龙腾虎跃的英姿,忘不了你们展现给母校的美好心灵。
你们先后在高中生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竞赛,全国中高中生科技创新大赛,首届中学生英语风采大赛等各项竞赛中取得的一个个辉煌成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母校赢得荣誉。在节日的舞台上,精彩的表演释放出你们青春的活力,在学校开展的其他各项活动中,展现了你们多彩的个性、横溢的才华。
这一切,是你们刻苦努力的结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这一切,也倾注了老师们心血,你们度过了高中生活,老师们也为你们付出了他们生命中的三年,你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使他们高兴,你们的每一点失误也常常会使他们寝食难安。虽然他们有时也许会过于严格,有时也会说一些不中听的话,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走得更好。
我提议同学们,用你们最热烈的掌声,向辛勤教导你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万里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脚步到这里已归属为静止,而前方的路,又要以此为起点。同学们,高中毕业,对你们来说这仅仅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的驿站,你们成才的道路,还征程漫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树人校训“自强不息”就是你们的源头活水,附中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就是你们的源头活水。有了它们你会充满自信、不畏艰难,你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如今,你们已经长大,羽毛已经丰满,孩子们,打开你们腾飞的翅膀,飞吧,无论你是留在附中,还是其它学校,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树人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母校会始终关注着你们成长的脚步,你们的成功是母校最大的骄傲和自豪。希望你们牢记树人和附中的校训。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做一名合格公民。
相聚时难别亦难,亲爱的同学们,别忘了在树人的阳光三年,有空常回家看看,来这里追寻纯真的梦想,体味母校浓浓的亲情。希望你们别虚度了光彩绚丽的青春年华,别放弃了曾经拥有的精神财富,别辜负了老师家长的殷切期望。
请带上母校的祝福出发吧,我们期待着你们回家的脚步,更祝福你们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校长在06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校长在06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篇7: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这些年,你们过得还好吗?我知道,同学们过得“都挺好”,因为你们的体重平均增长了0.9公斤,你们是历届毕业生中最有“份量”的一届。
辛苦的你们惊奇地发现,头发在键盘上、在书本上、在衣服上,就是不在自己的头上。
学习再苦再累,你们仍然坚持每天挤出0.75小时谈恋爱,其实这个时间并不短,因为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被平均了,看来脱发容易脱单难。
山一程,水一程,挂念一程。愿姑苏城的蒙蒙烟雨、天赐庄的悠悠钟声、炳麟馆的淡淡书香、阳澄湖的皎皎月光,成为你们内心永恒的珍藏。也愿你们此去星辰大海,前程锦绣如画!
篇8: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你们人生奋进之路的重要节点。你们圆满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业,即将开始广阔天地的驰骋。在此,我要祝贺大家、祝福大家!同时也向帮助大家成长的所有师长和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此时此刻,看到大家毕业,我虽感怀岁月匆匆,但却坚信短暂的虽只是数载时光,绵长的将是一世学缘。回首大家的求学生涯,你们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流目标指引下,在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培育下,充分感受着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尽情体验着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习、海外研修的协同培养,深刻领略着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的互动。现在的你们,因为求是园的学习生活而变得与众不同。奔向未来,相信大家已信心满满。
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新时代。四十年前,国家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二十年前,学校掀开了合并发展的新序幕,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不懈努力。现在,奋进的接力棒已经历史性地交到你们手中。你们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大家要沿着前辈师长的足迹,走好属于你们的奋进之路。
奋进之路漫漫,需要同学们上下求索,而求索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早在八十年前,竺可桢老校长就从“知行合一”的思想中阐发出求是精神,认为求是精神与知行合一高度一致,是一种科学的精神、牺牲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和革命的精神。广大青年要力行,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可以说,知行合一正是浙江大学实现跨越发展的法宝,也正是广大青年取得骄人成就的秘诀。拥抱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同学们更加需要传承求是精神,坚守知行合一,在奋进之路上实现人生价值。
新时代坚守知行合一,意味着要不断树立大志向。大志向需要将人类的命运、国家的前途、个人的理想统一在一起,关怀生命、关切他人,始终保持兼济天下的公益心、只争朝夕的进取心、舍我其谁的责任心,在为国争光、为民造福、为己添彩中实现远大抱负。新时代坚守知行合一,意味着要不断学习新学识。新学识需要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关联在一起,不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善于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勇于创新学习范式,敢于破除思维定势,在终身学习、全球学习、创新学习中积累人生智慧。新时代坚守知行合一,意味着要不断磨练真本领。真本领需要将专业知识、合作素养、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不畏挫折、不惧艰辛,用未来目标指引当下行动、以直面问题导引解决方法,借进步需求索引发展能力,在面向实际、致力实干、深入实践中练就高超技艺。
为此,我就新时代知行合一话题,与同学们分享几点感悟和期待:
第一,坚守知行合一需要有改革意识,希望同学们勇做人生境界的开创者。大家在未来推进事业、精进学业之时,切不可做仓促冲动的选择,也不可做盲目草率的行动,而是要充分运用“通”“专”“跨”的通识教育所培育的开阔见识、深刻体会和丰富经验,通晓变革智慧,深思变化方向,改造未知世界,用改革意识持续开创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坚守知行合一需要有创新思维,希望同学们勇做发展潜能的开发者。大家在未来开展学习、从事研究、服务社会之时,切不可停留于浅显的层面,也不可止步于短期的尝试,而是要充分依靠四课堂实质性融合所形成的洞察力、创造力和领导力,突出新知识的精研,来强化新方法的建构,来注重新能力的塑造,用创新思维持续开发发展的新潜能。
第三,坚守知行合一需要有开放精神,希望同学们勇做未知领域的开拓者。大家在未来自我的激励、朋辈的互学之时,切不可限制合作发展的空间,也不可拒绝榜样示范的可能,而是要充分挥洒在开环教育体系所涵养的沉稳气质、包容胸怀和坚毅品行,开展跨专业的合作,倡导跨兴趣的协同,促进跨时空的交流,用开放的精神来持续开拓发展的新领域。
同学们,你们承载着国家未来改革开放的希望,也寄托着学校未来创新发展的期待。决胜未来,知行合一为大家指明了奋进的方向、路径和战略。希望同学们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知行合一中开创人生境界、开发发展的潜能、开拓未知的领域,以无愧于母校培养的作为,走在新时代奋进之路的前列。
最后,祝大家都能够拥有最美好的未来、成就最优秀的自我!欢迎大家常回母校看看!
谢谢!
篇9: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我希望同学们做快乐的奋斗者!
做奋斗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定力是理想、是信念,决定前进的方向。要以冷静的头脑、清醒的认识,看待可持续发展的艰巨性、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从容,以“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的果敢,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动实践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中,放飞青春梦想,成就奋斗所愿。
做奋斗者要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毅力。毅力是坚持、是勇气,决定创业的成败。在实现国家强盛和个人抱负的征程上,特别需要广大青年发扬自强不息精神,接续奋斗,永不懈怠。
做奋斗者要有风物宜长放眼量的耐力。耐力是格局,是恒心,决定人生的长度。同学们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受益者,也将肩负起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人生的舞台上开拓创新,建功立业!
篇10: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朋友们:
上午好!
柳湖水平,栀子花开,学位服里青涩的笑容,树荫下丰盛的跳蚤市场,依依不舍的青春身影……这一切,年年如故,构成了这个季节西财校园永恒不变的风景。在XX届同学即将离别的此时此刻,我要说,祝贺你们毕业了!希望大家在未来的道路上“且行且珍重”!多年来,在你们成长的路上,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师长,你们的亲朋好友,始终默默地注视、关心、支持着你们,在你们毕业之际,他们甚或比你们更为激动。因此,我提议,让我们一起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三年、四年、或者更长,“青春都去哪儿啦”?你们中的文艺青年拍了部最近很火的微电影――《西财六记》,大家把最灿烂的青春岁月永远珍藏在了美丽的西财。在第五记《成长记》中,有两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句是“我曾经答应你要作最好的自己”,另一句是“谢谢你让我变成更好的我”。其实,是一届又一届的你们让西财气韵生动,生生不息,母校谢谢大家!在此临别之际,“当离开撞见未来”的时候,我想起了《狮子王》中的一句话:everything you see exists together in a delicate balance。跨出校门的人生如同大海航船,有牵引力,也有各种阻力,有时甚至有意想不到的风暴会试图改变我们的航程。向既定的目标前进,要鼓足勇气、不惧风暴,但更需要平衡人生航船的智慧。如何才能保持人生航船的平衡?这就是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的话题。
人生的平衡源自知识的不断充盈。
每年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大家都想忠告学弟学妹们少一些“功利化的色彩”。西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优秀的专业教育赋予了大家在未来不确定的职业世界里强大的生存能力,也带给了大家经济的独立。专业教育倾向于以“做事”为价值取向,注重实际,强调专业能力。但单纯的专业教育也可能带来某些“功利化”的倾向,学校特别强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通识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它超越了功利性与实用性,培养人文精神、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唤醒不同个体的潜质与个性,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而不是“没有灵魂的卓越的专门家”。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构建一个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极为重要,精深的专门知识和广博的通识知识是大家胜任职业岗位的前提。
知识的平衡是人生平衡的基础。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希望同学们以“精专”为重点、以“通博”为目标,建构一个平衡的知识结构,实现“做事”与“做人”的统一,更好地平衡专业团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为此,我建议大家走出校门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好的“闲书”,在追求精深专业化的同时,在其他知识维度上不断积累、拓展和修炼。李政道先生曾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也许“闲书”并不会给你带来直接显性的“效益”,但诚如三毛所言,“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人生的平衡源自能力的持续生长。
通常情况下,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越丰富,越精深,越完善,思维就会越敏捷,办法就越多,能力就越强。而能力的发展又促进掌握更多更好的知识。正如歌德所言,“并不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青蛙,但是青蛙叫的地方必定有水。”知识转化为能力才会活化物化,得到升华。一般来说知识的获得相对较快,也比较容易,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则相对较慢,也较困难,这是因为对知识进行加工、融合和运用方能形成能力。大家毕业5年后,将有一半的知识过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大学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