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公祭日主题座谈会发言稿内容10篇(2025国家公祭日)(2)

2025-08-28

列宁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忘记不了也不可能忘记南京大屠杀这个惨痛的日子。记住它,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的珍惜、保护和捍卫,珍惜和平的时代、保护国家的安全、捍卫民族的尊严。

不忘历史,方知来时之路。“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过是历史长河里毫不起眼的沧海一粟;但是,当历史的画卷徐徐打开时,一定要知晓我们的过去,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过去都不了解、都不主动认知,那他将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反思自己?如何走向未来?历史、现在、未来,它是一脉相承的。缅怀历史,我们才能珍惜当下,走稳脚下路;缅怀历史,我们才能憧憬明天,筑梦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今天来之不易,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幸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中华民族富裕强盛的今天。来时之路布满荆棘、悬崖峭壁,我们从不惧怕,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越过一道又一道丛林,抵御敌人、抗击侵略,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铭刻耻辱,坚定信念之路。耻辱不可怕,可拍的是知耻而不知进取。中华民族的昨天,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昨日之耻辱,激发了千千万万的爱国人士的奋斗之情,他们积极探索民族和国家的前进之路,无数革命先烈为此抛头颅洒热血,顽强拼搏、忘我斗争,把强我中华的铮铮誓言付诸于行动。今天,虽然中华民族已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驱动成效突显;但是,我们一定要铭记曾经的国耻,将耻辱之柱刻入灵魂深处,用之来检视自己、勉励自己、鼓舞自己,焕发爱国热情、增强爱国信念。

牢记使命,走好初心之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前车之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将它变成“后事之师”。中华民族必将强大起来、也必须强大起来。我们珍爱和平,但我们也不惧怕侵略。我们是和平的制造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也将是侵略的制止者、反对者和揭露者。“__,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做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到202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当前和近期最紧迫的任务和最光荣的使命。共产党人必将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走好初心之路,用实际效果阐释使命之道,让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公祭日主题座谈会发言稿精选篇5

今天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在泱泱中华大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彼时的南京城,血流成河、哀鸿遍野,烟波浩渺的古都南京在朝夕间被刽子手“屠”为人间炼狱。那是屈辱、令人愤恨的历史,是所有中华儿女不能忘、不敢忘的历史。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铭记历史,悼念逝者。

国之殇,以国之名,悼念逝者。在没有法定的国家公祭日之前,也有一些群众在12月13日这天以自己的方式悼念逝者,但这种悼念是自发的,不具有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一国领土内,将一个日子确定为法定的国家公祭日,实则是以法律明文规定,一国公民在这天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且这些行为都由国家强制力作为保证。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彰显了我们国家以国之名,铭记历史、悼念逝者的决心。千年金陵,浴火重生、生生不息,如今巍峨庄严、秀美多姿。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延续仇恨,而是要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容忘,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史,总会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勾起人民的回忆、引起人民的反思。抗战时期,面对日军丧心病狂的烧杀抢掠,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从未害怕退缩、放弃抵抗,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长城,赶走侵略者,赢得了胜利。80、90后一代,童年时,可能听过战争亲历者讲述的红色故事,成年后,或许还听过老党员的__教育课。随着战争亲历者的相继离世,谁又是00后孩子们历史教育的传授者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历史,做历史的讲述人、传承者,要牢记和平的来之不易,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血脉赓续不断,以史为鉴,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

未敢忘,勿忘历史,吾辈自强。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国家饱受西方列强欺辱,我们的人民惨遭侵略者的凌辱,民生凋敝、生灵涂炭,苦难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步从昔日苦难走到今日辉煌,但不论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路,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从不会说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当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孵化能力。“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新时代,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

国家公祭日主题座谈会发言稿精选篇6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惨案,那一段沉痛的教训深深镌刻在历史长河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党员干部,当在追忆历史中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昂扬奋斗之志,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在新时代凝聚继往开来、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勿忘苦难、坚定信念,凝聚“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力量。日军侵华,战场上硝烟弥漫、枪林弹雨,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战士们浴血奋战、绝不退缩。光华门一战,守城官兵“人人抱必死之决心”,绑着一身的手榴弹,向敌军坦克车轮扑去,用生命和热血守卫疆土、捍卫尊严。英雄者,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身处和平时代,虽不似先烈般“抛头颅、洒热血”,但仍要坚定理想信念,胸怀爱国之志,无论何时都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党员干部要守住方寸之间的那一抹中国红,将其作为心头的堡垒、心头的依靠,始终坚信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为实现宏伟蓝图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无愧使命、实干为民,凝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力量。“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侵略者“黑云压城”,面对枪口和炮火,英烈们毅然选择用凡体肉身去抗衡,前赴后继、万死不辞,为的是民族大义,为的是人民今后得以安定生活,这正是解放全人类、造福人民的价值取向,厚重了众英烈舍己为公、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在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深烙于心、笃于行,保持好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听其声音、达其诉求,用实际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答出一份“为民服务”的满意答卷,不负青春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重托。

不负梦想、英勇无畏,凝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力量。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场场惨烈的战斗、一次次出生入死的杀敌,英烈们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他们的大无畏气概换来新中国的成立,没有他们与敌人的殊死斗争,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当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未来还会有更多可预见、不可预见的复杂局面,党员干部要克服不敢战的畏惧心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风浪、直面挑战,风雨无阻向前进,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在搏击风浪中赢得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在困难和斗争中磨练自我,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光发热。

国家公祭日主题座谈会发言稿精选篇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12月13日我国将举行首个国家公祭日活动,公祭活动的主场地将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国家公祭日,我们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我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超越了个体、家庭和小圈子,也超越了血缘、社交圈与乡土的情感,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共同在悲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爱国。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国家公祭日主题座谈会发言稿精选篇8

2025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大地呜咽,举国悲恸,热泪成海,在这个山河垂泪、草木含悲的日子里,悲怆的防空警报声刺破宁静的天空,仿佛在诉说86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深重苦难!国之殇,怎能忘?岂能忘?揭开的伤口里流出仍是鲜红的血液,最黑暗的一页下是腐烂成土的累累白骨,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警醒吾辈当自强!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凝聚劈波斩浪的斗争精神。“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国家公祭鼎篆刻32个字,字字泣血,句句噙泪,还原了人间炼狱,满目疮痍,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控诉了侵华日军令人发指的惨绝暴行和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山河破碎风飘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用血与肉、魂与灵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书写了抗击侵略、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广大党员干部身处和平年代,不能沉浸于“风平浪静”的安逸,要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始终保持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认清复杂而严峻的斗争形势,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砥砺前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诠释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翻开中国近代史,会发现这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苦难史和血泪史,闭关锁国让中国曾经的辉煌灿烂化为乌有,壮丽的山河被列强蹂躏,野蛮残酷的战争演绎人间炼狱,目之所及皆是生灵涂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南京沦陷到武汉丢失、从“三光政策”到“活体试验”,“东亚病夫”的嘲弄欺凌让人胸腔郁结难安……爱国奋斗的“精神灯塔”永不熄灭,抗战时期有杨靖宇吞食草根棉絮在冰天雪地与日寇周旋战斗,建设时期有邓稼先埋名隐姓铸就国之核盾,脱贫攻坚时期有赤诚为人民的“草鞋书记”周永开。一段段炙热的故事,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闪耀的是信仰的光芒,诠释以身许国忠贞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用赤胆忠心倾情守护万里河山和万家灯火。

“山河尤在,国泰民安”——珍惜生逢盛世的使命责任。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断壁残垣上建起了高楼大厦,战争的硝烟散逸成万家灯火,积贫积弱成为岁月遗痕,如今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世界惊叹“中国速度”、赞美“中国奇迹”,仿佛我们已然“高枕无忧”。事实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从苦难到辉煌,从波澜到新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步都充满了曲折与不平,先辈的森森白骨,南京大屠杀尚存的54位老人,纪念馆里的残存物件,仍然在告诫我们——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牢记先辈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嘱托,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置身于百舸争流的竞争中,奋楫争先,创造出无愧前人、不负后人的辉煌业绩。

国家公祭日主题座谈会发言稿精选篇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苦难屈辱的历史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记忆,血泪交织的历史、无比沉重的心情激发出继往开来、奋勇而行的斗志,追忆逝者、缅怀先烈凝聚着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力量。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史为“镜”,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扛起职责使命,在回望这段苦难岁月中凝聚信念和力量,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地追逐伟大梦想。

2025年国家公祭日主题座谈会发言稿内容10篇(2025国家公祭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5世界粮食日满分作文5篇(2025世界粮食日央视新)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