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3到8分钟内容十篇
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3到8分钟说什么?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3到8分钟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精选篇1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
2025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以各种形式缅怀86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希望爱好和平的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那是一九三七年的冬天,日本鬼子闯进我们的家园。三十万同胞惨遭杀害,鲜血从大街小巷流到江边”——历史怎能忘!
86年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开始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这些冰冷的数字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战火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是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我们岂能忘!不能忘!历史怎能忘!
面对残暴的侵略者,是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作战百余次,写下“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的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是经受鞭打、吊拷、老虎凳、竹筷夹手指、脚趾……几十种酷刑而面不改色,坚决不吐露任何信息,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的“反满抗日英雄”赵一曼;是放弃优渥的条件,回到战乱的祖国,只为他们所爱的人拥有未来,立了“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铮铮校训的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们;是杨靖宇、陈翰章、王凤阁、冷云、王光宇、投江八女……是无数英勇顽强的中华儿女,从不曾低下高昂的头颅,用自己的血肉身躯,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是他们在黑暗里战斗,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我们的光明,用不屈的斗争拼出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英名不朽,他们的事迹永存,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更激励着我们__、砥砺奋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吾辈当自强!
1935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穿过抗日战争的烽火,走过解放战争的硝烟,警示着我们每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那一段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指引着我们每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从苦难中汲取智慧,从耻辱中迸发力量,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在奋发向上的征程中追风踏浪、勇往直前。14年的苦难与磨砺,这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这一片被无数先烈血染的山河。我们岂能忘!不能忘!吾辈当自强!
如今,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抬头,便能仰望没有硝烟的蓝天,我们无忧无虑,周围不会响起突然的枪声,只因我们身处和平国度,我们的身后,是强大的祖国。那一段“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的殷殷叮咛,那一声“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的振臂疾呼,那一句“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的肺腑之言……无数中华儿女发扬埋头苦干、前赴后继的精神,以民族自强洗刷历史耻辱,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让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飞机不够要飞两遍到如今空中梯队战鹰烈烈,从踮起脚尖参观美国航母到国产航母7次海试,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从“中华神盾”巡海到“大国长剑”升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一座座民族崛起的“精神地标”,一段段发愤图强的伟大梦想,无不述说着今日之中国,再不是1937年的中国!今日之幸福与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牢记来时的路,让历史不再重演!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苦难的岁月永不能忘,让我们将历史的痛感化为奋进的力量,重拾抗战精神,拿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去完成抗战先贤们未竟的民族复兴大业,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精选篇2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惨案,那一段沉痛的教训深深镌刻在历史长河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党员干部,当在追忆历史中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昂扬奋斗之志,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在新时代凝聚继往开来、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勿忘苦难、坚定信念,凝聚“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力量。日军侵华,战场上硝烟弥漫、枪林弹雨,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战士们浴血奋战、绝不退缩。光华门一战,守城官兵“人人抱必死之决心”,绑着一身的手榴弹,向敌军坦克车轮扑去,用生命和热血守卫疆土、捍卫尊严。英雄者,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身处和平时代,虽不似先烈般“抛头颅、洒热血”,但仍要坚定理想信念,胸怀爱国之志,无论何时都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党员干部要守住方寸之间的那一抹中国红,将其作为心头的堡垒、心头的依靠,始终坚信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为实现宏伟蓝图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无愧使命、实干为民,凝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力量。“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侵略者“黑云压城”,面对枪口和炮火,英烈们毅然选择用凡体肉身去抗衡,前赴后继、万死不辞,为的是民族大义,为的是人民今后得以安定生活,这正是解放全人类、造福人民的价值取向,厚重了众英烈舍己为公、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在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深烙于心、笃于行,保持好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听其声音、达其诉求,用实际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答出一份“为民服务”的满意答卷,不负青春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重托。
不负梦想、英勇无畏,凝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力量。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场场惨烈的战斗、一次次出生入死的杀敌,英烈们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他们的大无畏气概换来新中国的成立,没有他们与敌人的殊死斗争,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当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未来还会有更多可预见、不可预见的复杂局面,党员干部要克服不敢战的畏惧心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风浪、直面挑战,风雨无阻向前进,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在搏击风浪中赢得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在困难和斗争中磨练自我,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光发热。
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精选篇3
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所有中国人应当铭记的日子。回望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城,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余万中国同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无数人被迫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到处都是人身首异处、累累白骨。可以说,在日本侵略者的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令人发指,罄竹难书!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共赴国难,同仇敌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四万万同胞,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迎着带血的刺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谱写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将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了中国,用鲜血凝结成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民族。中华儿女以坚贞的气节,用血肉之躯筑成中华民族的巍巍长城,迎来了抗战的全面胜利。从战争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在一片废墟中站起,将曾经的伤痛不断化作前进的动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挺直着不屈的脊梁,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有的苦难历程,不会也不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因为血的教训不能忘却,民族苦难不应忘却。我们记住历史是为了历史不再重演,铭记屈辱是为了屈辱不再重现;我们不忘国耻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珍视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铭记历史,就是为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以血肉之躯随时准备赴汤蹈火,坚决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天下并不太平,我们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把无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惊涛骇浪,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壮丽诗篇。
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精选篇4
2025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在国家层面立法之后的第十个公祭日。历史不会远去,真相不会磨灭。85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也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黑暗的一幕。
天地同悲,日月同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只为警醒吾辈当自强。如今,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居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概括的首位。回望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共产党人从未屈服,而是秉持同敌人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和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付出了大牺牲、战胜了难万险,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但崇高信仰、优良品质不会自发产生,需要我们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坚持在__、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下功夫、做学问,用__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
__、牢记使命,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从井冈山上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长征路上的“半条被子的温暖”,到辽沈战役的“不吃一个苹果”、 河南兰考的“焦桐成雨”,再到脱贫路上的“一个都不能少”、抗疫斗争中的“不放弃一名患者”……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因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中华民族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 传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要筑牢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在追问初心、叩问使命中走好群众路线、切实解忧排难、密切鱼水之情,用实际行动擦亮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激荡“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情壮志。斗争精神一直是我们党和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也始终贯穿党的百年光辉岁月中。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一封从南京发出的电报称,“我军士气悲壮,人人抱必死之决心。”面对侵略者的“黑云压城”,无数英烈们前仆后继、万死不辞,用血肉之躯与顽强斗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一定会存在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实际的,“躺平”“躺赢”更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握斗争方向,多经历几次困难,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在困难中磨砺初心、增长才干;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树牢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紧紧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