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研究(2)

2025-04-27


  
  1.5观测项目及方法
  2001年1月茶园开垦前和2003年10月13日取土样(0~50cm)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2008年3月22日进行了再检测;2003年10月26日制蒸青样茶送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每年的10月进行再检测。产量测定及经济效益按年度统计结果分析,并按实际茶园产出鲜叶计算经济效益。
  
  2结果与分析
  
  2.1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当年抽样调查,茶树成活率为93.9%;茶树2足龄树高为67.3cm,树幅为107.6cm;3足龄平均树幅为123.8cm,达到了全面封行;至2008年底,平均树高为90.6cm,树幅为167.8cm。
  
  2.2对茶园病虫草害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品种茶树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可知,云抗10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4个品种茶小绿叶蝉虫口基数差异较大,分别为6.5、5.0、6.5、4.5头/百叶,据统计分析,以佛香1号为100%,则云抗10号为130%,佛香2号130%,佛香3号为90%;说明4个品种中以佛香3号和佛香1号抗茶小绿叶蝉为最好,佛香2号和云抗10号相当。调查铺草对茶小绿叶蝉和杂草的控制效果,据统计分析,地面覆盖后降低了虫口基数,虫口数比不覆盖少1.9%。通过地面覆盖,有效地抑制了杂草的生长,抑制率为91.67%。通过严格使用生态调控、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茶树病虫害,掌握防治时期,减少防治次数,全年茶树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病虫害为害。

  2.3对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由表1可知,茶园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均比开垦前明显增加,说明土壤肥力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4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由表2、表3可知,茶叶中2项重金属(铜为9.9mg/kg,铅为0.46mg/kg)指标低于2002年9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茶标准》(铜≤30mg/kg,铅≤2mg/kg);六六六、滴滴涕、优乐得等15项农残均未检出,达到《有机茶标准》要求。每年10月进行再检测均未检出农残,重金属指标达到《有机茶标准》,连续5年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中心的有机颁证,这表明试验茶园的茶叶是安全的。
  
  2.5对茶园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4可知,从2002年起茶园经济效益逐年增长,7年平均每年生产1芽1叶优质鲜叶9 954.9kg/hm2,实现产值48 679.46元/hm2。
  
  3结论与讨论
  
  在茶园中种植杉松、樟木、木姜子树等植物,形成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结合病虫草害控制技术的运用,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控制茶树病虫害。在旱坡地红壤土上,沿等高线种植云抗10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良种,具有
  提高茶园整体功能、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和促进茶园持续丰产优质的作用。多次矮化修剪技术的运用可培养茶树良好树冠,使茶树达到矮、壮、密、茂、宽的最佳树型。在茶园中应用地面覆盖技术,施用腐熟的牛粪、猪粪能增进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
  总之,应用良种,实施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等高种植模式、茶园地面覆盖、重施基肥、病虫草害综合控制及茶树多次矮化修剪等技术措施,是有机生态茶园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和无污染的重要因素[4-6];同时,为云南省良种有机生态茶园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4参考文献
  
  [1] 韩宝瑜.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机制[J].茶叶科学,2000,20(1):1-4.
  [2] 何青元.有机茶园生态建设[J].生态经济,2003(10):50-51.
  [3] 田永辉,梁远发,王国华,等.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J].茶叶科学,2001,21(2):170-174.
  [4] 魏国雄.果茶人工群落的生态效应及经济效益[J].生态学杂志,1994, 13(1):23-25.
  [5] 郭建雄,龚达元,罗秀珍.有机茶园生态环境建设[J].福建茶叶,2008(4):28-29.
  [6] 文兆明.有机茶标准化栽培的土壤管理及施肥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8(2):42-45.

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以重大科学工程带动学科发展,我国积极布局空间科学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