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路
2005年8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吴季的署名文章《空间科学大有作为》。在文章中,吴季写道,进入21世纪,我国的空间科学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被并列为我国航天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空间科学的成就与发展将日益受到世人瞩目。
吴季认为,中国的航天发展政策已经为空间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一五”期间中国将会加大对空间科学的支持力度。这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进一步开展深入了解人造卫星运行的空间区域中的空间环境现象,在确保卫星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方面开展探测和研究;第二是加大对了解太阳系深空乃至宇宙空间的奥秘方面的投入,提升我国对人类认识太空,创建新的太空知识方面的贡献度,体现中国人的探索和创造精神;第三是继续开展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力争在科学和应用方面都获得收获;第四是充分利用开展空间探测、空间科学研究的机会,加大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科普宣传和教育。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逐步形成完整的空间科学计划的论证,立项审批,预研、生产和发射以及应用和科普宣传方面的体系。
据吴季介绍,随着地基探测体系“子午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天基探测体系也正在布局:“双星计划”继续延寿,进一步发挥作用,希望能到2006年年底;“十五”后期立项的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十一五”期间,中法合作观测太阳的小卫星计划已经批准立项,大概在2010年左右发射,该计划以法国为主,中国参与,共享数据;空间中心与北京大学联合推动的“夸父计划”(空间风暴和极光观测计划),设想在2010年左右发射,以赶上下一个太阳风年。
吴季说:“这些都可与‘子午工程’配合起来,充分发挥天上地下两层数据的作用,前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