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肽的环合方式又分为首尾相连环肽(Head-to-tail)、侧链和侧链相连环肽(Sidechain-to-sidechain)[14]、侧链和端基相连环肽(Sidechain-to-end)[15]、含二硫桥的环肽(Disufide-bridge)[16-18]、以及含有其他桥连结构的环肽[19-23]。从合成方法上讲,首尾相连的环肽的合成难度最大。因为环肽的前体-直链肽的肽键具有很强的p键特征,分子更偏爱形成反式构象,呈舒展状态,造成属于反应中心的端基的羧基和氨基在空间上距离较远,不利于发生分子内缩合反应,有利于分子间缩合。
首尾相连的环肽通常是N端和C端游离的直链肽在稀溶液中(10-3~10-4M)由羧基和氨基形成酰氨键来合成。直链前体中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对成环的难易程度和环肽的收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甘氨酸、脯氨酸或D-构型氨基酸具有诱导b-转角(b-Turn)的作用,常被认为可增加成环的可能性和收率[24-25]。
1. 合成首尾相连环肽的经典方法
合成首尾相连环肽的经典方法是在稀溶液(10-3~10-4M) 中,将保护的线性前体选择性地活化并环合。常用活泼酯法和迭氮法。
1.1 活泼酯法
活泼酯法中活化羧基和环合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活泼酯相对很稳定,一般不需要纯化可直接用于环合反应。几乎所有可用于偶联反应的活泼酯都可用于合成环肽,主要有对硝基酚酯、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五氟苯酯和2,4,5-三氯苯酚酯。线性多肽的C端羧基与对硝基酚、N-羟基琥珀酰亚胺、五氟苯酚或2,4,5-三氯苯酚,在DCC或其他缩合剂存在下,于低温反应,很容易得到相应的活泼酯。这种N端通常带有BOC或Z保护的活泼酯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保护基,形成活泼酯的氢卤酸盐,在弱碱性稀溶液中,如在吡啶,DMF或二氧六环一类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中,保持pH 8~9,加热(60~100°C)或室温搅拌数小时至数日,最终可得到环肽。
1.1.1对硝基酚酯法
对硝基酚酯法合成环肽的通式如Scheme 1[26]
Cyclo(b-Ala-Phe-Pro)的合成中应用了对硝基酚酯法。 Boc-b-Ala-Phe-Pro-OH在乙酸乙酯中与1.5摩尔量对硝基酚混合,DCC为缩合剂,得到Boc-b-Ala-Phe-Pro-ONp,经TFA脱去Boc,以0.1M NaHCO3和0.1M Na2CO3为碱,二氧六环为溶剂,室温反应,得到收率为32% 的环三肽[27]。对硝基酚酯法的优点在于对硝基酚价廉易得,缺点是过量的对硝基酚不易完全除去,产物不易纯化,颜色发黄。
1.1.2 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法:
该方法原理与对硝基酚法一致,唯一不同点在于线性多肽的C端羧基在缩合剂EDC的存在下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HONSu)缩合,形成直链多肽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应用这种方法Toshihisa等在吡啶溶液中合成了cyclo(Pro-Val-Pro-Val)和cyclo(Pro-D-Val-Pro-D-Val),收率分别为15%和12%。二者为非对映异构体,前者具有植物生长抑制作用,后者却表现为植物生长促进作用[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