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环境与品质(2)
2025-04-30
2.2室内空气标准
2.2.1国外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已经引起一些国家、地区和组织的重视,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2.2.2国内室内空气品质标准。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共同制定,于2002年11月19日正式发布,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控制项目包括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等污染物控制参数等,见表2。其他相关的标准有:《公共场所室内卫生标准》(1996)、《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2001)、《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2001)等。《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2001)规定了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必须满足表3的要求。《公共场所室内卫生标准》(1996)标准中主要包括旅店、文化娱乐场所和公共浴室等12个国标
2.3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室内空气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通风无疑是创造合格的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手段。但是真正要达到空气品质的标准,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主要有: 2.3.1保证必要的通风量。据调查,实际工程中,集中空调系统在运行时不引入新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新风系统经常不开,更有甚者,空调设计者在设计系统时忽略了新风。现在已普遍认为,这类缺少新风的建筑将导致居住者易患“病态建筑综合症”。因此,从设计到运行管理,必须充分重视室内空气品质,而保证必要的新风量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合格的必要条件。
2.3.2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在对房间通风系统进行规划时,应尽量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例如使新风的送风口接近人员停留的工作区,排风口接近污染源,安装有效的局部排风系统等,都是有效提高通风系统总体效率的措施。置换通风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其是一种能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节能方法。
2.3.3加强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管理。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创造舒适与健康的环境。但应认识到,管理不善的通风空调系统也是传播污染物的污染源。通风空调系统中容易成为污染源的地方有过滤器、表冷器、喷水室、加湿器、冷却塔、消声器等。过滤器阻留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在温暖湿润条件下滋生繁殖,而后带入室内。空调处理设备和冷却塔等凡是潮湿或水池的地方均容易繁殖细菌,再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室内。阻性消声器的吸声材料多为纤维或多孔材料,容易产生微粒或繁殖细菌。电加湿器或蒸汽加热器因温度太高有烧焦灰尘的气味,也污染室内空气。空调系统的回风顶棚积有尘粒和微生物,也会互相传播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如定期清洗、消毒、维修、循环水系统灭菌等。
2.3.4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不论是工业还是民用建筑,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是改善空气品质最有效的措施。工业生产中改革土艺过程或工艺设备,从根本上杜绝或抑止污染物的产生,例如有大量粉尘产生的工艺用湿式操作代替干式操作,将可大大抑制粉尘的产生。在民用建筑中,吸烟的烟气、某些建筑材料散发甲醛、石棉纤维等都是常见的污染源。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不用散发污染物的材料无疑是从源头上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手段。
2.3.5注意引入新风的品质。用室外空气来稀释室内的污染物的通风手段,其必要的条件是室外空气的污染物含量必需很低或无与室内相同的污染物。但目前城市的室外空气质量并不理想,大部分城市的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或三级标准,在城市的局部地区,各项污染物浓度会超过规定的指标。因此,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新风吸入口应尽量选在空气质量好的位置。室外污染物浓度高时,应在系统中装相应的处理设备(如空气过滤装置)。
室内空气环境与品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