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机移动技术的现状及开发思路(2)
2025-04-26
移动计算和无线网络环境对运输层协议的最大影响是协议的“端-端”性能,如在固定有线网络中分组丢失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拥挤,当TCP检测到分组丢失时执行拥挤控制和避免算法,减少拥挤控制窗口大小,限制重传;而在移动计算和无线网络环境下,分组丢失的主要原因是链路的高误码率和移交过程,TCP检测到分组丢失时还执行类似的过程,因此降低了网络的吞吐量,影响了“端-端”性能。针对此的改进有:“端-端”方案,如使用选择应答(SACK)来加快重传,或通过显式丢失通知(ELN)来通知发送方分组丢失的原因;“分裂连接”方案,如间接TCP法将一个TCP连接分裂为从发送方到基站和从基站到接收方两个连接;可靠的链路层方案,通过纠错方法来屏蔽无线链路的低质量,如AIRMAIL。
二、对策
经分析认为,在移动无线网络情况下,主机的移动模式和特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若能根据主机的移动历史预测其未来位置,做到服务预连接和资源预分配,则会显著提高系统的效率。例如在主机移动的情况下,若能预测主机的下一移动位置,则移交的效率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又如在基站移动的情况下,如果移动频率非常快,唯一可行的路由算法就是“泛洪”(flooding);如果移动频率相当慢,则现有的协议也能满足需要。
对于运输层协议的性能问题,上述方案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考虑到分组丢失原因的转移对协议性能的影响,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如连接RTT的剧烈变化、链路的带宽和时延不对称对协议性能的影响;二是当用户移动时网络环境变化,影响协议性能的因素也不断变化,因此单一的改进并不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由XTP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相分离认为:移动计算和无线网络环境下的运输层协议也应该采用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相分离的方法,协议机制给出完成特定协议过程所需的协议支撑,控制策略关心如何利用协议机制完成满足特定需要的协议过程,当主机在网络中移动时,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以满足协议性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C.Perkins.IP mobility support.RFC 2002,1996,(10).
[2]A.Myles,David B.Johnson,et al A Mobile Host Protocol Supporting Route Optimization and Authentication.IEEE JSAC,1995,(6).
[3]R.Caceres and V.Padmanabhan.Fast and Scalable Handoffs in Internetwork.In Proc. 1st ACM Conf.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1996,(11).
[4]S.Seshan,H. Balakrishnam,et al.Handoffs in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The Daedalus Implementation and Experience. Kluwer Journal on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1996.
[5]C.Perkins,Pravin Bhagwat.Highly Dynamic 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 Routing (DSDV) for Mobile Computers. SIGCOMM’94,1994,(8).
[6]Vincent D.Park and M.Scott Corson.A Highly Adaptive Distributed Routing Algorithm for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INFOCOM’97,1997,(4).
浅析主机移动技术的现状及开发思路(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