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导语

2025-04-27

 

    中学语文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是老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锤炼人格的主战场,而导入是课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很多老师对如何设计好语文课堂上的导入而煞费苦心。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如何设计好语文课的导语。
 
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般。”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讲课导入很好,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①。”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②。”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一个好的导入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注意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这实在是明智之举。好的导入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精神愉悦之中轻松学习钻研,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都有帮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从好的导入中感受课文的趣味魅力,领悟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步地了解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有利于理解整篇文章,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下节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导语的处理方式可以灵活机动,或联系拓展,或设疑而问,或引而不发,或巧设悬念。我在教《我与地坛》第二大部分时,先板书一句名言“树欲静而风不止”,让学生思考下句“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说的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子贡的故事),可是很少有学生能准确地答出,于是,我在反思,课堂导语的内容设计怎样更切合学生的实际?下面就简单的谈一下我的一点浅见:
一、贴近生活,拓宽思维,巧妙联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撷取一朵朵浪花,激活学生思维,拓宽思路,达到引人入胜的最佳效果。
我曾听过有位教师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是这样导入的:
用投影给学生出示一首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投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然能解汗!
学生读着这首讽刺诗,兴趣陡增。他们对讽刺诗中描绘的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的典型心态忍俊不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后教者作了简要的提示和分析:这位老掌柜仅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这类人不少。诗人“幽他一默”,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拍案叫绝,从他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使我们想起嘴边总挂着“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③,想起只要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就总是忧心忡忡“可别出什么乱子来”的别里科夫。今天我们一同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领略一下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要导入,就很容易吸引学生,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关注时事,开阔视野,巧妙设计紧紧围绕课题内容直接导入,但应设法不落俗套,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生活,盘点热门话题,这样费点心思巧妙设计,可以做到化普通为巧妙,化腐朽为神奇。
在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课题时,一直感觉导入不够巧妙,效果不令人满意,在观看中央电视台二套有关节目时,我一下子茅塞顿开,于是,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请你们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一下2001年度国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学会议论纷纷,写写划划,很快答案便有了:申奥、APCE会议、足球出线……这样“简明”的概念、意义等不言自明,更无须多加阐述,学生也开始进入极佳的学习状态。
三、面对中招,把握信息,巧妙点拨
中招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作为老师应随时注意收集有关中招信息。大家知道,每年中招都会出现一些胡编乱造的作文。因此,在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感情真挚的抒情散文时,可联系近几年中招评卷中遇到的现象,即不少农村考生写父母双亡时,心灵该如何选择,城市考生多写父母离异时面临的选择。这样,联系中招作文,使学生在产生强烈共鸣的同时,亦能深刻地感受到在习作中不能描写不真实的内容。
事实证明,关注时代,体察生活的课堂导语,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切入知识要点,加强理解记忆,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课堂导入,并力求设计出新颖巧妙的导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能。实质上,课堂的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导语的设计也花样万千,不拘一格,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得更好,轻松自然地进入角色.如果导入成功,能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精力,调动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糙的看法,尚需继续探索,尤其是导入方法方面仍有许多空白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书目:①、李渔《闲情偶寄》
②、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③、鲁迅《风波》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导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真创造力”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