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3)

2025-04-27


    [方案2]为了尽量避免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影响,把溶液注入试管中后,立即注入一滴管的植物油,浮在液面上的植物油起到液封的作用。
    [方案3]如图1或图2所示,利用医用针筒吸取(约占据其容积的三分之一)硫酸亚铁溶液(像人们有病打针时的情形那样,学生们都懂其中的道理——要尽量把空气排除),倒立针筒,慢慢吸入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溶液都用胶塞塞住),则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白色絮状的沉淀物由上而下产生,在半分钟内的现象基本保持一致(可直接得到白色絮状的沉淀物即为氢氧化亚铁)。
    
    [方案4]如图3所示,在试管A中放入除去铁锈的铁钉,再加入稀硫酸,打开止水夹,将产生的氢气导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B的底部,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将A中的溶液压入试管B中,在B试管中能观察到白色的沉淀。
    课后,我们按照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果然制得了能保留较长时间的白色沉淀,这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学生大受鼓舞,兴趣大增。
    3.调节预设,呵护生成情境
    生成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案例3.在苏教版《化学2》(必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中,在学生完成课本第38页【实验1】到【实验4】,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2-5之后,我安排Flash动画模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因为锌通过导线将电子转移到铜片上,氢离子从铜片上得到电子产生氢气,所以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但不少学生却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实验中锌片在表面上也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呢?”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先让学生讨论,并建议学生用纯锌再做这个实验。通过讨论—实验—再讨论,最终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想到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也就在这节课上,有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在做以下实验(见图4)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时发现 B、C装置的电流表指针也发生偏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要下课了,我把这个问题布置为当天的作业……
    
    图4 实验装置
    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动态生成式教学,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即使这个问题不适合在课堂上展开,也不要采取否定的态度,而要鼓励他们到课后去寻找答案,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就会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面对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

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莲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