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2)

2025-04-26


  3制约因素
  3.1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仍存在“旅游是无烟工业,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思想观念,因此未把生态旅游环境耗损价值纳入旅游产品成本中,这使得生态旅游资源耗费无所补偿,环境破坏难以恢复。一些景区的规划由投资者自己制定,他们往往从本部门或本企业的利益出发,以能够获取批准权为出发点,没有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通盘规划,这些开发往往是以环境的损坏和景区发展后劲的丧失为代价的。例如“野山谷”在开发过程中脱离政府相关部门有效监管,产生了资源保护不力、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使得原本是“生态旅游”的产品到最后也失去了“生态”的特征。
  3.2森林资源的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莲花镇虽然是厦门市森林资源最多的镇,林地面积达12 875hm2,森林覆盖率达63%,但其林相结构存在很大问题。其中经济林面积达3 271hm2,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公路两侧一重山,其主要树种为龙眼树,因经济效益差,90%以上已经荒废,造成了景区公路两侧极差的景观效果。林分中马尾松林达6 315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9%,大面积的针叶树林分使其整体景观效果缺乏季相变化,无法给人以步移景换的感觉;另外马尾松为主的林分受到马尾松危险性病虫害的危害较大,大面积马尾松纯林还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其群落多样性也存在许多不足,改善环境的作用较低,生态效益较差。
  3.3景区开发未能获得当地居民的有力支持
  生态旅游的本意应是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开发始终要与农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使当地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目前景区内社区居民参与区域内生态旅游的程度很低,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也较少,开发指导委员会又未能做好与社区居民的双向沟通,导致开发过程中旅游开发企业与当地居民产生纠纷。目前首先开业的金光湖景区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对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3.4其他制约因素
  景区在开发建设中日益显现出一些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粗放、科技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监测仪器等。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如莲花山景区步行道两侧垃圾成堆;景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失调,如金光湖景区内的歌舞表演产生的噪音是否对周围的动物生存造成威胁缺乏必要的检测。另外,还存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无序性、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等诸多问题。

  4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
  根据目前莲花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和有利条件,为提高森林公园的影响力,要在理念上创新,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突出生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森林景观和生态文化优势,引导民众由观光游转向生态休闲度假游。要固守生态旅游本意,尽量保持原生态、与环境协调,总体建设应以生物工程为主,重在体现以营林为基础的建设方针,要做到景观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生态旅游收益除了用于生态保护外,首要考虑当地居民受益,做到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要在整个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倡导生态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植物、理解和热爱大自然成为旅游者的共同心愿[2]。开发建设要借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生态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经验,特别是分析其中的失败案例,尽量避免稍微的差错造成生态环境无可挽回的破坏。
  5对策
  5.1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观念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将其放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首位,要合理选择生态资源的开发模式,要做到“为开发而保护”和“为保护而开发”的和谐,要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补偿,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3]。政府要从全局考虑生态旅游的开发,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对从事经营性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单位,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把好审核关,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进行资源价值评估,促进自然资源的价值补偿与价值实现。对已审批的项目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防止“只取不还”、“只用不护”的掠夺性开发。

莲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台湾青枣栽培技术初探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