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气候与农业研究

2025-04-28

  摘要分析威宁气候资源、地域分布和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和种植业发挥优势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气候;农业;贵州威宁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能源,是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农业的丰欠受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的制约。了解威宁喀斯特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威宁喀斯特地区农业的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增产潜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自然概况
  威宁自治县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地处滇东北高原的顶端,有贵州屋脊之称。全县平均海拔2 220m,2 000m以上的面积占83%,2 300m以上的冷凉气候区面积占30%,半凉山温凉湿润气候区约占53%,河谷温和气候区只占17%。
  威宁中部为较完好的高原面,四周山高谷深,水系发育、地形破碎。三条山脉在本县中部横向贯穿,在高原面形成丘陵景观,并从西北到东南形成分水岭和冷空气的屏障线,使云贵准静锋在该县中部一带摆动,低层大气环流再分配,导致威宁气候南北西东差异极大;灾害频繁,具有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和“四季无寒暑、一雨变成冬”的独特气候。
  2气候特点
  按地理纬度,威宁处亚热带,高海拔;按热量条件划分,该县大部分地区属南温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凉山地区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南部、西部1 800m以下河谷为亚热带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但较冷,夏季温凉宜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春干旱,夏秋潮湿,雨热同季、干湿二季明显。按气候均温划分1 900m以上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由于云贵准静止锋在该县中部摆动,致使冬半年东北半部多为阴寒雪凌天气;西南半部多为连晴天气,冬暖如春,春旱严重。夏半年除降水的地形差异外,光照和热量资源在水平方向上趋于平缓。威宁县的光能资源为全省之冠,光能的季节分配是春夏多秋冬少。由于雨季开始晚,雨水落后于光能,加之生长季气温低,热量不足,故喜温作物的光合效率低。但利于喜凉作物、药材和牧草的生长繁殖。
  2.1气候资源优势对农业的影响
  威宁县气候资源的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日温差大,利于作物营养的积累。6~9月晴雨相间、阳光和煦、光能丰富、温凉湿润、光合效率高,是喜凉作物生长旺盛、果实膨长的季节。
  2.2气候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威宁由于地势高、热量不足,气象灾害以低温霜害为主,冰雹、风灾、干旱极为常见。威宁是温带水果之乡,水果花期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3月下旬到5月上旬倒春寒伴雪凝霜灾,易造成花期冻害和幼果脱落,据60年资料统计,半凉山2 000~2 300m出现0℃以下最低气温倒春寒天数占39.6%,特重的占13.2%;近10年来重的占50%,特重年占20%。
  夏季低温容易对玉米、水稻、烤烟造成危害。初夏低温冷涝使作物生长缓慢、生育期推迟,为延迟型冷害,此冷害占统计年的41.5%,近20年有所减少,只有20%的年份发生危害。8月低温则对玉米扬花灌浆造成危害,60年中,有39.6%的年份发生低温危害,18%的年份低温严重。近20年来严重低温减少,仅占10%。冰雹风灾在近20年有所加重,重雹灾年占45%,几乎2年一遇。重雹灾年每年经济损失在4 000万元以上。近20年暴雨减少,平均每年1次,但乡镇单点暴雨增多;特定小流域(如二塘河、哈喇河)大暴雨增多,造成局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这是由特定地区生态失调、空气热量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极不均匀所造成的。
  威宁县东南季风影响晚,所以春旱特别严重,影响播种和出苗,严重春旱占34%,3年一遇,特重春旱占19%,5年一遇。夏旱对玉米造成勒包干危害,近20年来夏半年雨水减少,夏旱频率增加,高原面30%的年份有夏旱,20%的年份夏旱严重,西部水西河谷50%的年份夏旱严重。
  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大力营造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耕地和林地要适当配置,特别是石山周围和高原面的北方风口地带,南北向槽地的两头应造好防风林[1,2]。森林覆盖率增加,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森林扰动可增加低空云雾,减轻霜害;森林的合理布局可拦切山洪,有效预防地质灾害;森林增加可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热力梯度减小,可减轻热对流;防风林可减轻大风的冲击力,从而可减弱对流性天气和风灾。搞好防雹也是减轻风雹灾的有效办法。

威宁气候与农业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农村养蚕存在的消毒问题及对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