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对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2)
2025-04-29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文化背景,即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及其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同时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可谓是一举多得。在随后的课文讲解中,学生就很容易理解Dr. Speakwell 的言论和观点。
二、带领学生品味语言选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
文学作品一般是透过语言来传递作者的写作目的。因此,读者对作品语言特征的鉴赏和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对文学作品内涵的解读。因此在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为了逐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影响文章赏析的重点词汇、语句加以分析。以刘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二)》第4单元Stopping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为例,文章主要围绕两个人物Joseph Califano(支持公众场所禁烟)和Paul Screvane(反对公众场所禁烟) 各自持有的观点进行,在带领学生读到总结段时, “… They fight each other... There are no similarities in their ideas, except perhaps the point about smoking in restaurants... Screvane cares about creating different classes of people in society, about money, and about time, but he never talks about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可以给学生提出几个与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相关的问题,如:1.这里“fight”是什么意思?译作“打架”吗?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2.except“除……以外”,它后面跟的内容是包含在内,还是不包含在内?3.通过最后一句话,你判断一下作者更赞同Califano的观点,还是Screvane的观点?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再通过分析讲解的方式给出答案,当告诉学生fight这里翻译作“唇枪舌战”时,可以补充问一下“为什么没有用 ‘discuss’或‘argue’呢?”,显然,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两种观点的针锋相对,并得出结论:作者支持Califano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汇、语句来品味、体会行文的内蕴,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赏析语言文字的能力。当然,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除了用问题法,还可以采用对比法,举例法等教会学生品味作者选词的用意。 三、发现文章的感情色彩,挖掘作品体现的价值观
一篇文学作品,不管行文结构如何发生变化,都要围绕一定的主题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必然涉及最为基本的社会价值关系,大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小到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必然包括对文中体现的价值观的了解。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中介来激发读者的想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进而达到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效果。阅读文章时除了会体会品味作者的选词外,还必须有整体观念,带领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我们还应帮助学生透过文字挖掘其深层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通常,文章的中心思想体现在最主要的几句话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发现这些中心语句。以刘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二)》第二单元Home为例,阅读完文章后,要归纳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先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1.作者对待“家”的态度是什么?2.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出作者对“家”的态度?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之后带领学生寻找能够表现作者对“家”的态度的语句,例如:“…but our house is not for sale. Our house is not a temporary investment… Our house is our home. We live here. It is the place we go to when we don’t feel like going anywhere.”;“…if we moved, someone would certainly paint that section of the wall. How would we know how tall our children were when they were four years old?”; “… and I’m warmed by everything in our house which may merely be dust, but it is our dust and I like it.” 等,文章中有大量的词语、句子表现出了作者对“家”的态度,在作者看来评判“家”的标准不应该是看房子在金钱上升值了多少,作者认为“家”是给一个人温暖的地方,是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所。而且,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降低了让学生直接归纳文章主题的难度,文章的主题通常也就是作者要体现的价值观,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教会他们如何思维的过程。
浅析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对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