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在非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浅析(2)

2025-04-27


  《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学生对这一作品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播放《威尼斯商人》的电影前,教师首先结合课本知识,简要介绍莎士比亚所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及其作品的主题,并提醒学生这些内容在电影的开始阶段都有所体现,不仅引导学生识记和理解基本知识,更要把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形式,训练和培养文化意识。第二步,在学生观看电影的时候,教师结合原著,引导学生关注电影中主要人物如安东尼奥、夏洛克、鲍西娅、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的性格特点、形象塑造、矛盾冲突等,要求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电影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之处。影片结束后要求学生按小组轮流发言,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能提高和改善他们有效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技巧。第三步,是有针对性训练思维的练习环节。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影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犹太商人夏洛克的遭遇和命运,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遵循合同、重视信用的夏洛克会落得如此下场?你是否同情他的遭遇?他的遭遇是否与他的犹太人身份有关?除了以往的文学主题之外,你还能否从这部作品/影片中提炼出其他主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这些问题,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思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步骤的时间分配可以灵活变动,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难易程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理解程度决定时间的分配和具体的任务安排。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事先给定思考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也可以要求学生就影视作品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进行表演;还可以对对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作品进行讨论,例如在观看《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爱情观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就这一问题开展辩论。总之,非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要上得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一切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训练和培养能力为目标,灵活编排课堂学习环节和相关教学活动。 
   
  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这种课堂学习模式无法面面俱到,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播放每一部文学代表作的影视作品,然后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赏析。然而,这种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环节,营造学习环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更有效的改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按照课堂的操作模式,寻找相关资源进行学习。这也从另一侧面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参考和借鉴探索影视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和英语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式,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非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影视作品,是对传统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模式,改变现有教学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松林,李洪琴. 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21-24.  
  [2]杨新亮 孟凡韶. 媒体英语认知教学论[M], 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9.  
  [3]袁智忠. 电影欣赏过程理论.[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 (3):77-80.

影视作品在非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浅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论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语篇中“沉默”的解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