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提出“四三”制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并探讨其成效和不足,为进一步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教学“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历来提倡的原则。两千多年前,孔子最初实践了这一原则。唐朝学者韩愈、明中叶著名教育家王守仁、清初的实学代表人物王夫之等人都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近代的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教学不拘形式,尊重学生兴趣,采取学生自动、自主、自学和自助的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也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组织教学。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从业教育。由于高职教育存在着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许多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展开了讨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张新民教授认为,高职教育的类型、层次、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条件、环境等进行探索;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注意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高职不同的生源、层次、学习方式等教育形式上的多样性,必定有多样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有多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的途径和方式。据统计,在中国知网中输入“高职、英语、分层”关键词后,可查到52篇符合条件的论文。查询结果显示,较早的研究是陆瑛的《论大学英语分层式教学》,发表在《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6年第2期,文章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其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在2002年第2期刊登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方华和韩玲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探讨》,提出了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和目标教学的概念,这是最早一篇专门讨论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文章;最近一篇是何琦凤的《浅析如何完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发表于《技术与市场》2010年第7期;而在2001年,率先实施了“公共英语”课程分层教学的是江西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后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也相继对“公共英语”课程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模式。
分层教学的模式正日益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有的学校已实施多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提出很全面、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也因时、因地和因人而异,分层教学还没有一致的定论,尚需继续探究和发展。本文拟以高职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公共英语”为例,结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具体改革情况,提出“四三”制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求教于方家。
二、“四三”制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在2005年9月开始组建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团队,进行“公共英语”课程“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段层进”的教改理念,申报了《高职大学英语“分段层进”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重点课程改革课题,并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从2007级新生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对“公共英语”课程实施“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即学生班级“三层”制、教学目标“三层”制、教学内容“三层”制和评价测试“三层”制。实施内容如下:
关于高职公共英语“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5-04-26
关于高职公共英语“四三”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