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4 海洋工程安全立体监测与预报 近海资源与环境的开发依赖于海洋工程构筑物,工程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开发工作的经济、环境效益,甚至决定开发工作的成败。海洋工程安全性既取决于工程结构本身状况,也取决于周围的环境荷载,如风、浪、冰、地震荷载等。建立对海洋工程构筑物状况及其环境影响的监测体系意义重大。
4 结语
海洋资源与环境是3S 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3S是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手段,在全球变化、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预测中起着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在维护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将极大地促进信息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3S 所提供的巨大市场将在国民经济及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遥感卫星相继升空,海洋探测技术越来越先进,水下地形测量、重力测量仪器不断更新换代,为海洋基础数据获取提供了保障。3S 理论的日益完善,算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全球网络化的逐步实现,测绘工作者、海洋科学工作者的密切配合,都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和海洋遥感的普及提高创造条件,最终为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科学的建议。只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发展的前途所在。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国21 世纪议程[M]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 125-130.
[ 2 ] 郭芳. 蓝色的宝库———21 世纪的海洋开发[M] .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 : 5-20.
[ 3 ] 张珞平, 洪华生, 陈伟琪, 等. 海洋环境安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点[J ]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 43 ( Sup. ) : 254-257.
[ 4 ] 张德贤, 陈中慧, 戴桂林, 等.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型及应用研究[J ]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001 , 31 (1) : 143-148.
[5 ] 刘志丽, 马建文, 陈嘻, 等. 利用3S 技术综合研究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11 年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J ] . 遥感学报, 2003 , 2 :146-152.
[6 ] 刘惠明, 伊爱国, 苏志尧. 3S 技术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 . 生态科学, 2002 , 1 : 82-85.
[7 ] 刘震, 李树揩.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集成的研究[J ] . 遥感学报, 1997 , 2 : 23-26.
[ 8 ] 李德仁. 论RS、GIS、GPS 集成的定义、理论与关键技术[J ] . 遥感学报, 1997 , 1 (1) : 64-68.
[ 9 ] 闫志刚, 盛业华, 左金霞. 3S 技术及其在环境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 ] . 测绘通报, 2001 , S1 : 17-20.
[10 ] 王伟武, 王人潮, 朱利中. 基于“3S”技术的环境质量评价及其研究展望[J ] . 浙江大学学报, 2002 , 28 (5) : 578-584.
[ 11 ] 于永海, 苗丰民, 王玉广, 等. 基于3S 技术的海岸线测量与管理应用研究[J ]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 19 (6) : 24-27.
[ 12 ] 黄发明, 蔡峰, 孙书贤. 3S 技术在海域中的应用[J ] . 海洋测绘,2003 , 23 (2) : 20-23.
[13 ] 蒋兴伟. 我国海洋卫星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J ] . 中国航天,2001 , 9 : 13-17.
[14 ] 国家海洋局. 2004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N ] . 光明日报,2005-02-05.
[15 ] 戴桂林, 王雪. 我国海洋资源产权界定问题探索[J ]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 1 : 15-18.
[16 ] 谷东起, 赵晓涛, 夏东兴. 中国海岸湿地退化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J ] . 海洋学报, 2003 , 25 (1) : 78-85.
[17 ] 徐质斌, 牛福增. 海洋经济学[M]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 73-84.
[ 18 ] 黄敬峰. 论遥感技术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J ] . 遥感技术与应用, 1999 : 14 (1) : 65-70.
[ 19 ] 陈述彭.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 11-12 , 220.
[20 ] 马蔼乃. 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M] . 武汉: 武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