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苗不同培土次数对脱毒薯产量的影响(2)

2025-04-27


  由表3可知,F区组=1.978F0.01(5.64),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网棚内松针土肥力均匀,试验误差小,试验结果的差异全是由处理不同引起的,进一步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处理间比较,结果表明6个处理间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培土对脱毒薯产量有明显差异。 
  2.3植株特征特性分析 
  由表4可知,各处理的植株株高比CK高0.16~8.35 cm。其中处理D的植株最高,为33.71 cm;其次是处理C,处理A的植株高度与CK相近。说明随着培土次数的增多、培土厚度的增厚,植株的高度也随之增长。比较茎粗水平,除处理A的植株茎粗与CK相同外,其他处理的植株茎粗比CK粗0.02~0.06 cm。各处理的植株分枝数均比CK少。 
  2.4培土次数与厚度对薯皮绿化度的影响 
  由图1可知,以对照(CK)处理的脱毒薯薯皮绿化率最高,为23.1%。随着培土次数增多、培土厚度加厚,薯皮绿化率逐渐减少。处理D、E的脱毒薯薯皮绿化率较相近。 
  3结论与讨论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合格薯的繁育是各级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的基础,合格薯是马铃薯脱毒薯中的核心种源。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单株或单位面积合格薯的结薯数量是生产脱毒薯的关键。杨培军等[6]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影响的研究认为,较厚的基质与较低的种植密度下,大中薯率明显提高,单株产量增加,而单位面积收获粒数很低,使其产量显著降低,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不高。该研究结果表明,培土5次、苗床与培土厚度10 cm,薯重≥15 g的脱毒薯比率最大,而小区产量、单位面积合格薯数均较低,与杨培军等研究结果一致。鲍菊等[1]研究认为,大棚网室生产微型薯,同一密度下均以4次培土产量最高。该研究结果表明,网棚内统一密度下培土2次的合格薯产量最高,与以上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需作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 鲍菊,赵佐敏,冷云星,等.马铃薯试管苗扦插密度及培土次数对大棚网室微型薯数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8(4):29-30. 
  [2] 张温信.高海拔山区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7):10. 
  [3] 潘海虹,曲淑萍,敖永军,等.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6-107. 
  [4] 李海菊.秦芋30、31号马铃薯脱毒培养技术及脱毒薯诱导技术的优化方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90-92. 
  [5] 连文顷,吴白丽.马铃薯培土栽培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08(4):52-53. 
  [6] 杨培军,张慧琴,张宏熹,等.不同品种、密度、基质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05(1):18. 

马铃薯脱毒苗不同培土次数对脱毒薯产量的影响(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马铃薯—毛豆—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